-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题李息斋墨竹》,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意境。首句“李侯貌出苍筤竹”,以李侯比喻主人,形象地赞美其品格如青竹般清雅;“叶上湘妃泪未乾”则运用湘妃竹的典故,暗示墨竹上的墨痕犹带泪痕,增添了情感色彩。
接下来,“烟雨昼迷丹鸑鷟”描绘了烟雨中的墨竹,如同丹鸟在雾中难以辨识,增添了朦胧之美;“霜风秋劲碧琅玕”则写出了秋风中竹子的坚韧与生机,琅玕状的竹节在寒风中更显翠绿。
“脩茎拟截伶伦管”将竹子的修长之姿比作古代的乐器伶伦管,寓意其音韵之美;“和气潜驱嶰谷寒”则进一步强调竹子带来的和谐与温暖,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能传递出暖意。
最后两句“此意秪令谁赏识,高堂素壁静时看”,表达了诗人对墨竹深意的理解和欣赏,认为只有在静谧的高堂之中,才能真正领略这幅墨竹画的韵味。
整体来看,刘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赞美了李息斋的墨竹画,同时也寓含了对主人品性的赞赏和对艺术欣赏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钟石诗七章
卓此钟石,砥此中流。伊古鸿濛,伊几春秋。
江水流悠,物共沉浮。惟尔孤峙,蟠龙蹲虬。
钟石之蟠,障彼倾澜。云涛之奔,滔天怀山。
川谷为陵,丘埠为坑。
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
钟石之立,有实无声。趾固地维,亦静以宁。
汨彼流泉,亦激以鸣。虽则激鸣,亦犹无情。
钟石之固,玄化为骨。峙之兀兀,仰之崛崛。
水流汨汨,舂冲拂拂。
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齧。
钟石之高,高不撑天。有桧石之巅,亦染紫烟。
有梧石之巅,亦染紫烟。凤来梧栖,亦舞翩跹。
鹤来桧栖,亦盟永年。钟石之友,亦矢靡他。
龙虎则迩,道匪我家。象山则迩,迹亦我遐。
引望芙蓉,亦映秋霞。青莲云外,江皋蒹葭。
钟石之侧,谁构此室。踞江之皋,宅蟾之窟。
饮江潺湲,食松桧之实。爰有朋友,及此凉月。
爰奏琴瑟,共听琴瑟,和音无斁。
惟山之灵,于予无斁。予于山灵,盟共黄发。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山灵予遗,有如皦日。
《钟石诗七章》【明·霍韬】卓此钟石,砥此中流。伊古鸿濛,伊几春秋。江水流悠,物共沉浮。惟尔孤峙,蟠龙蹲虬。钟石之蟠,障彼倾澜。云涛之奔,滔天怀山。川谷为陵,丘埠为坑。惟尔孤峙,亦静且闲,亦以无患。钟石之立,有实无声。趾固地维,亦静以宁。汨彼流泉,亦激以鸣。虽则激鸣,亦犹无情。钟石之固,玄化为骨。峙之兀兀,仰之崛崛。水流汨汨,舂冲拂拂。日灼火烁,藓缠蜗蚀,迄以无齧。钟石之高,高不撑天。有桧石之巅,亦染紫烟。有梧石之巅,亦染紫烟。凤来梧栖,亦舞翩跹。鹤来桧栖,亦盟永年。钟石之友,亦矢靡他。龙虎则迩,道匪我家。象山则迩,迹亦我遐。引望芙蓉,亦映秋霞。青莲云外,江皋蒹葭。钟石之侧,谁构此室。踞江之皋,宅蟾之窟。饮江潺湲,食松桧之实。爰有朋友,及此凉月。爰奏琴瑟,共听琴瑟,和音无斁。惟山之灵,于予无斁。予于山灵,盟共黄发。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山灵予遗,有如皦日。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0767c688ef62bb0180.html
送梁国镇太学归广
淩晨送君归,清风吹我珂。
停君飞黄千里之逸驾,听我阳关一曲之离歌。
人生百年如掷梭,悲欢离合欲如何。
我观大化妙神化,付与疾徐无偏颇。
阴阳阖辟寒复暖,万物暌离萃更多。
古往今来祇如此,劝君且酌金叵罗。
我歌我歌声正那,纷然弦管声相和。
当筵志气溢八极,剑光横鹜摇星河。
君行不可留,君饮醉微酡。
征车薄薄听渐杳,寒云满目山嵯峨。
朝阳高梧正菶菶,鸣凤谁许恋巢阿。
愿言冥升利不息,鸾刀未试且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