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佛口:指佛的言语或教诲。
澜翻:形容波涛汹涌,比喻语言丰富多变。
正定:佛教术语,指内心平静、不被外界所动的状态。
佛性:佛教中指人的本性中的佛性,即觉悟和慈悲的本质。
- 翻译
- 佛的语言像波涛翻滚,没有一刻是平静的。
如果我们要从画作中寻找正定(佛教中的内心平静状态),那佛性又在哪里呢?
- 鉴赏
这首诗以佛教比喻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佛家教义中的概念。"佛口如澜翻"暗示佛法丰富多变,犹如江河滔滔,难以捉摸其固定形态。"初无一正定"进一步强调佛理并非僵化不变,而是灵活而深奥,没有绝对的定论或标准。
接下来,诗人将这种观念引向艺术创作,提出"画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意思是如果试图通过画面捕捉佛性的本质,就如同试图在变动不居的佛法中找到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困难和挑战。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艺术表现真理的深刻思考,也寓含了对生活和佛法理解的哲理。
苏辙在《题李公麟山庄图.华岩堂》中,通过这样的诗句,不仅赞美了李公麟的画作,也借题发挥,探讨了艺术与哲学的交融,以及对世间事物无常之性的体悟。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诗画合一的审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胶山即赋长句
胶山流览兴何如,曾访山中旧景无。
料想纪游诗必富,敢掬胜迹效吴歈。
两峰耸时恰相对,白云飞去黄云在。
东湾萋萋草际天,西瞻磊磊石应拜。
蜿蜒龙腿接凤凰,凤凰常伏龙亦藏。
红叶满山飘不定,龙凤遍体呈文章。
山行自北得幽胜,古木疏篁绕石蹬。
桥锁香花供冶游,坞藏碎石足持赠。
梵王宫殿忆当年,唐宋名流吟咏传。
环翠上方两不见,一丛榛莽敛残烟。
秋老青梧翠叶亸,黄菊欺霜野香播。
金牛有迹牧童眠,石马无声樵叟坐。
俯仰岩阿感古今,流连光景漫沉吟。
侍郎废墓寒云聚,丞相荒祠夕照阴。
窦乳涓涓注石罅,色清味美人争讶。
宋时翁挺尝品之,九龙中泠乃其亚。
枫叶芦花飘暮秋,幽崖潭水碧于油。
当年砺剑人何在,今日临池石尚留。
《游胶山即赋长句》【清·安全】胶山流览兴何如,曾访山中旧景无。料想纪游诗必富,敢掬胜迹效吴歈。两峰耸时恰相对,白云飞去黄云在。东湾萋萋草际天,西瞻磊磊石应拜。蜿蜒龙腿接凤凰,凤凰常伏龙亦藏。红叶满山飘不定,龙凤遍体呈文章。山行自北得幽胜,古木疏篁绕石蹬。桥锁香花供冶游,坞藏碎石足持赠。梵王宫殿忆当年,唐宋名流吟咏传。环翠上方两不见,一丛榛莽敛残烟。秋老青梧翠叶亸,黄菊欺霜野香播。金牛有迹牧童眠,石马无声樵叟坐。俯仰岩阿感古今,流连光景漫沉吟。侍郎废墓寒云聚,丞相荒祠夕照阴。窦乳涓涓注石罅,色清味美人争讶。宋时翁挺尝品之,九龙中泠乃其亚。枫叶芦花飘暮秋,幽崖潭水碧于油。当年砺剑人何在,今日临池石尚留。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9367c6f425f016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