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标空外色,竹是静中喧。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法云(fǎ yún)的意思:指法律的威严和权威。
观世(guān shì)的意思:指人们应该从观察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中获取智慧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空外(kōng wài)的意思:指在天空之外,形容极远的地方或未知的领域。
摩诘(mó jié)的意思:摩诘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苦行和修炼来摧毁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南阳(nán yáng)的意思:指人物志向远大,有抱负,有雄心壮志。
讨源(tǎo yuán)的意思:寻求根源,追溯事物的起源
天籁(tiān lài)的意思:指非常美妙动听的声音或音乐。
外色(wài sè)的意思:指外表美貌,但内心却不正直或者品德不高尚。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云衣(yún yī)的意思:指云朵覆盖在山间,如同一层衣服,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大觉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峰标空外色”,描绘了山峰在天空中的倒影,仿佛与虚空融为一体,色彩淡雅而深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下来,“竹是静中喧”一语双关,既指竹林在宁静中似乎发出声响,又暗喻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内心与外界的关系。
“摩诘向观世,南阳此讨源”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和三国时期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的故事,表达了对高洁人格和智慧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大觉寺寻求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启迪。
“法云衣上润,天籁座端翻”进一步深化了禅宗思想,将佛法比作润泽心灵的云雾,天籁则是宇宙间最纯净的声音,暗示了在佛法的引领下,心灵得以净化,与宇宙和谐共鸣。
最后,“何必同僧话,由来无可言”则表达了禅宗中“言语道断”的哲学思想,即真正的智慧和体验往往超越语言所能表达的范畴,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在领悟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在大觉寺游览时的心灵之旅,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作
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
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
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澹不因僧。
既逢上国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未能。
送施肩吾东归
知君本是烟霞客,被荐因来城阙间。
世业偏临七里濑,仙游多在四明山。
早闻诗句传人遍,新得科名到处闲。
惆怅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树不同攀。
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