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风(bēi fēng)的意思:形容悲伤凄凉的风声。
敝庐(bì lú)的意思:指破旧的屋子,也用来比喻贫寒的家庭。
不在(bù zài)的意思:不在表示不在某个地方或不参与某个活动。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不惑(bù huò)的意思:不再迷惑,不再疑惑。
长夜(cháng yè)的意思:指夜晚时间长,寓意困难、艰苦、煎熬的时刻。
晨鸡(chén jī)的意思:早起的人
固穷(gù qióng)的意思:指贫穷困困,无法改变的境况。
好在(hǎo zài)的意思:幸亏;庆幸;值得庆幸的是。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披褐(pī hè)的意思:指穿着破旧的衣服,形容生活贫困。
前庭(qián tíng)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或最前沿的位置。
穷节(qióng jié)的意思:指在节俭中度日,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守长(shǒu cháng)的意思:守护、保卫、保持长久
无成(wú chéng)的意思:指没有成就、没有成就的人。
行行(xíng xí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都很出色、很好。
淹留(yān liú)的意思:被水淹没而留下来
游好(yóu hǎo)的意思:指游玩时心情愉快,玩得开心快乐。
- 注释
-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
游好:游心,爱好。
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
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
向:接近。
不惑:指四十岁。
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竟:最终。
抱:持,坚持。
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
饱:饱经,饱受。
更:经历。
弊庐:破旧的房屋。
交:接。
悲风:凄厉的风。
没:掩没,覆盖。
庭:庭院。
“披褐”二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
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
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
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
翳:遮蔽,隐没。
此处有“郁闷”之意。
- 翻译
-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
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淡泊名利、坚守高洁品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少年时期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和道德修养的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坚持原则不屈的精神态度。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这两句表明诗人自幼便不同于常人,对六艺(即《易》、《书》、《诗》、《春秋》、《礼》、《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追求,这预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崇。
"行行向不惑,淹留自无成。"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不被外界迷惑,坚持自己的道路,即使没有取得显著成就,也甘于沉淀和等待。
接下来的几句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描述了诗人在贫困中坚守节操,即使面对饥饿和寒冷,也只求保持内心的清白。在这种境况下,连家中的庐舍也显得破败,前庭被荒草所覆盖,夜晚守候着晨鸡不鸣,环境之艰苦可想而知。
最后两句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怀念,以及这种怀念如何影响和滋润他的内心世界。在这里,“孟公”很可能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孟子,或者是对所有圣贤之人的泛称。"终以翳吾情"则表明诗人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能通过这种精神寄托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坚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挑战时的坚韧不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