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江 上 老 人 唐 /方 干 潭 底 锦 鳞 多 识 钓 ,未 投 香 饵 即 先 知 。欲 教 鱼 目 无 分 别 ,须 学 揉 蓝 染 钓 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钓丝(diào sī)的意思:形容人痴迷于网络,沉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多识(duō shí)的意思:多学习,广泛涉猎知识。
分别(fēn bié)的意思: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锦鳞(jǐn lín)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彩,光彩照人。
揉蓝(róu lán)的意思:指人们用手指轻轻地揉搓蓝色的颜料,使其更加均匀分布。比喻修饰文词,使其更加完美。
投香(tóu xiāng)的意思:指向神明投放香烟或香粉,以表达敬意或祈求保佑。
无分(wú fēn)的意思:没有区分或分别
先知(xiān zhī)的意思:指能够预知未来的人。
香饵(xiāng ěr)的意思:用香味的饵料来吸引鱼儿,比喻用诱人的东西来引诱别人。
鱼目(yú mù)的意思:指用鱼的眼睛来比喻人的眼睛,形容人的眼光短浅,看问题不深入。
- 翻译
- 池塘里的鱼儿熟悉钓饵,未见诱饵已预先知晓。
若想让鱼眼不分真假,需学会用青色染钓鱼线。
- 注释
- 潭底:池塘底部。
锦鳞:指美丽的鱼,此处代指鱼儿。
识钓:认识钓饵,这里指对钓鱼行为很熟悉。
香饵:散发香味的鱼饵,特指诱惑人的事物。
欲教:想要使得。
鱼目无分别:比喻分辨不清好坏、真假。
揉蓝:青色,古代的一种颜色,这里形容染料的颜色。
染钓丝:将钓鱼线染色。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赠江上老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老人的赞美和寄予深厚的情感。
"潭底锦鳞多识钓,未投香饵即先知。"
这一句写的是老人渔捞之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仿佛鱼儿都能识破他的诱饵,在他尚未撒下饵料之前,鱼便已经心知肚明。这不仅展示了老人的高超技艺,也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欲教鱼目无分别,须学揉蓝染钓丝。"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的一种愿望,即希望能够像老人一样,使得连鱼儿的眼中都没有分别。这其中蕴含着对老人渔捞技艺之高超和他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揉蓝染钓丝"则是形象地描绘了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揉蓝指的是洗衣,染钓丝则可能指的是制作渔具,这些平凡之事在诗中却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江上老人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金山游眺,用夏桂洲韵
振衣千仞,便身如遗世,超然独立。
万顷银涛生足下,缥缈片帆风力。
地下埋金,波间浮玉,天半撑孤壁。
钓鱼台畔,一竿烟际孤植。
巍然砥柱中流,人工鬼斧,谁捧青莲出。
纵翅扶摇须直上,到此长风一息。
激水三千,去天尺五,独矫翚飞翼。
扁舟回顾,江心一点卷石。
忆旧游
向花前布席,柳下开筵,搔首长空。
云汉无留翳,见惊禽时过,远树摇风。
浑如水浸楼阁,大地广寒宫。
正满眼清凉,一身光彩,斜倚孤松。
老子真高兴,问耳畔谁传,几处丝桐。
何似临牛渚,共估船清话,申旦从容。
良宵止恐负却,深意付杯中。
怕明日云遮,携尊对影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