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声不让雨声急,花影争随幡影高。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让(bù ràng)的意思:不允许或不让步。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春晚(chūn wǎn)的意思:春晚是指中国新年期间在晚上举行的盛大演出。春晚是中国最重要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庆祝新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糇粮(hóu liáng)的意思:指储存足够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甲马(jiǎ mǎ)的意思:指第一名的马,也用来形容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色、排名第一的人或物。
今朝(jīn zhāo)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乐事(lè shì)的意思:指愉快的事情或欢乐的事情。
泥首(ní shǒu)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凌乱、不整洁的样子。
无寥(wú liáo)的意思:没有寥寥无几,形容数量极少。
卒岁(zú suì)的意思:年底,年末。
- 翻译
- 春天夜晚为何还穿着棉袍,勉强寻找快乐之事以驱赶寂寞。
打铁的声音不输雨声急促,花影竞相追逐旗帜的摇曳升高。
不必担心粮食短缺度过全年,暂且没有战事困扰此时。
写完书后懒得擦拭额头的泥尘,想必是苍生不容我这样的命运。
- 注释
- 春晚:春天的夜晚。
尚:仍然。
絮袍:棉袍。
强寻:勉强寻找。
乐事:快乐的事情。
慰无寥:驱赶寂寞。
锻声:打铁声。
雨声急:雨声急促。
花影:花的影子。
幡影:旗帜的影子。
糇粮:粮食。
卒岁:度过全年。
甲马:战马,此处指战争。
书成:写完书后。
泥首:额头沾满泥尘。
?榇:懒得擦拭。
苍生:百姓。
不我遭:不容我。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春晚》,表达了诗人对时令更迭、生活琐事以及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春晚何为尚絮袍”以春末还穿着棉袍的行为,暗示时光匆匆,春天将逝;“强寻乐事慰无寥”则流露出诗人试图在寂寥中寻找乐趣的心理。
接下来的两句“锻声不让雨声急,花影争随幡影高”,通过锻铁声与雨声的对比,以及花影与幡影的追逐,描绘出一幅动态而生动的画面,试图以日常生活的细节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莫问糇粮难卒岁,且无甲马在今朝”则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忧虑,表达对生活的艰难和战乱暂息的庆幸。
最后两句“书成泥首懒拈笔,定是苍生不我遭”揭示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悯,他感叹自己即使写出文字,也无法改变民生疾苦,似乎觉得是苍生不理解、不接纳他的理想和抱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晚春的感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