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翠微(cuì wē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返照(fǎn zhào)的意思:指月亮反射在水中的景象,比喻事物的形象或声誉在别人那里反射回来。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浮云(fú yún)的意思:比喻虚幻、不真实的事物或情感。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扫榻(sǎo tà)的意思:指拂去床上的尘土,比喻清除害羞、犹豫、顾忌等心理障碍,勇往直前。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石磴(shí dèng)的意思:指用石头铺成的台阶或路面。
谈空(tán kōng)的意思:指说话空洞无实际内容,没有实际意义。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一径(yī jìng)的意思:直路,一条径路。
云白(yún bái)的意思:形容白得像云一样洁白无瑕。
自鸣(zì míng)的意思:自我陶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
自鸣钟(zì míng zhōng)的意思:指自以为了不起、自命不凡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鸡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祥和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和谐。首句“上方台殿翠微中,石磴盘崖一径通”描绘了寺庙坐落在翠绿山林之中,一条蜿蜒的石阶通往其中,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客至有风还扫榻,僧来不语自鸣钟”两句,通过描述客人到来时微风轻拂,僧人到来时钟声自鸣的情景,展现了寺庙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深邃与庄严。
“竹窗下见浮云白,祗树斜临返照红”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竹窗映衬着洁白的浮云,而寺庙旁的树木在余晖中呈现出一抹红色,色彩对比鲜明,画面生动。最后,“自笑无生浑未学,懒从方外共谈空”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行的反思与谦逊,以及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因个人修为不足而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不断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寺庙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美的融合,以及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修养的不懈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