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亭秋雨歇,鱼峡夜川明。
竹外双旌出,沙边一吏迎。
这首诗描绘了太守在夜晚乘着轿子前往传授经典的地点——成县马融绛帐台的情景。首联“太守传经地,幨舆趁月行”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太守在月光下急切地赶往传经之地,营造了一种庄重而紧迫的氛围。
接着,“栗亭秋雨歇,鱼峡夜川明”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秋雨停歇,栗亭显得格外静谧;鱼峡的夜川在月光下明亮如镜,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
“竹外双旌出,沙边一吏迎”描绘了太守到达时的场景,竹林之外,两面旗帜迎风飘扬,一位官吏在沙滩边迎接太守,这一细节体现了对太守的尊敬与期待。
最后,“荒台迷绛帐,失学愧诸生”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感慨。荒废的讲台让人想起昔日的绛帐(古代讲学的场所),心中不禁感到愧疚,因为未能让学子们继续接受教育。整首诗通过描绘太守传经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也流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爱客尚书贵,之官宅相贤。
酒香倾坐侧,帆影驻江边。
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雨稀云叶断,夜久烛花偏。
数语敧纱帽,高文掷彩笺。
兴饶行处乐,离惜醉中眠。
单父长多暇,河阳实少年。
客居逢自出,为别几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