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菽(bàn shū)的意思:形容吃饭时只吃一半的菜肴,比喻只有一点点收获。
变迁(biàn q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和转移,特指人事或国家社会的变动。
迭变(dié bi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频繁、连续不断。
何者(hé zhě)的意思:何人,哪个。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还乡(huán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故乡。
九十(jiǔ shí)的意思:指年纪大,年纪已经接近九十岁。
举目(jǔ mù)的意思:抬头看;抬眼望
列鼎(liè dǐng)的意思:指列举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或物品。
陵谷(líng gǔ)的意思:指山陵和山谷,泛指高低不平的地形。
曩时(nǎng shí)的意思:过去的时候,以前的时代。
乔木(qiáo mù)的意思:比喻人的思想、行为或事物的本质高尚、不同寻常。
盛衰(shèng shuāi)的意思:形容事物兴盛和衰落的过程。
耆宿(qí sù)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世故(shì gù)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情经验丰富,圆滑狡诈,善于处世的人。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乡老(xiāng lǎo)的意思:指乡村中的老年人,也泛指在乡村中具有威望和地位的人。
邑屋(yì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比喻简单朴素的生活环境。
一理(yī lǐ)的意思:一理指的是一种道理或原则。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枕藉(zhěn jiè)的意思:指以他人为支撑或依靠的境地或事物。
- 注释
- 耆宿:年长有威望的人。
邑屋:家乡的房屋。
列鼎家:曾经显赫的家族。
半菽:粗劣的食物。
陵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破竹: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布缝一称衣:补丁缝制的衣服。
藜煮半釜粥:用藜草煮成的稀粥。
糟与曲:酒糟和酿酒的原料。
- 翻译
- 老人还乡仍未亡,环顾四周少长者。
家乡的房屋或许已非旧观,剩下的只有高大的树木。
昔日豪族之家,如今连粗食都难以温饱。
兴衰更替,世间万物无常,哪一样不是沧桑巨变。
这位瘦弱的九旬老翁,对人情世故已了如指掌。
偶尔能洞察一丝道理,面对万事如破竹之势。
他只穿补丁衣服,仅以藜草煮粥度日。
晚年生活何求,唯有醉酒和曲中度过余生。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中的第四首,题为“幽居记今昔事”,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晚年生活的简朴自适。
首句“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描绘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在故乡生活,周围的老一辈人物已经不多。接下来,“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暗示了家乡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不再,只剩下一些古老的树木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通过对比,揭示了家族的兴衰,曾经的显赫如今只能勉强温饱。“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进一步强调世事无常,如同山陵变为山谷,令人感叹。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表明诗人虽然身体衰弱,但对人世沧桑有着深刻的理解。“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则展现出他偶尔洞察人生哲理,看透世间万物如竹竿般易碎的心态。
最后两句“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衣食简单,但仍能自得其乐。“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表达了他对于余生的看法,选择在酒糟和美酒中度过,享受宁静的晚年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他晚年的豁达与超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月夕看梅
梅花夜开香满溪,溪上月出风凄凄。
开门出溪看花去,落花流水无东西。
流水东流不复返,落花满地贱如泥。
老夫愁花愁不得,况乃双双啼水鸡。
君不见颜渊盗蹠贤与愚,夭寿颠倒不可期。
枝间月落且归去,明日看花还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