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邵隐君所居》
《访邵隐君所居》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隐君读书处,门巷行尘

竹坞琴邀月,花林鸟近人

衣冠古制泉石南邻

散帙多閒日,休嫌问字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古制(gǔ zhì)的意思:古代的制度、风俗或规矩。

近人(jìn rén)的意思:接近人群,与人为善,待人友好。

门巷(mén xiàng)的意思:指小巷、背街小巷,也用来形容狭窄的地方。

南邻(nán lín)的意思:指南方的邻居,即指南方国家。

泉石(quán shí)的意思:指真实可靠的朋友或忠诚的人。

散帙(sàn zhì)的意思:指解散、散开。

问字(wèn zì)的意思:指对某一问题进行探求、询问或解答。

行尘(xíng chén)的意思:行走的尘土,比喻人的行动、事业或声誉等。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竹坞(zhú wù)的意思:指隐居山林、清修自守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居所环境与生活情态,充满了宁静淡雅的气息。首句“隐君读书处,门巷少行尘”点明了地点,隐士的住所远离尘嚣,门前小径少有人迹,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接着,“竹坞琴邀月,花林鸟近人”两句,通过竹林、琴声、月亮、花丛和飞鸟等意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然和谐与闲适自在。竹林中,琴声似乎在邀请明月共奏,花丛间,鸟儿仿佛与人亲近,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衣冠犹古制,泉石是南邻”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衣着依然遵循古代的样式,说明他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而“泉石是南邻”,则暗示着他的居所靠近山水,与自然紧密相连,生活充满了清泉、岩石带来的宁静与美感。

最后,“散帙多闲日,休嫌问字频”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散帙,即打开书卷,意味着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多闲日”强调了生活的悠闲与从容;“休嫌问字频”则是对来访者频繁询问的宽容与接纳,体现了隐士乐于交流、分享知识的品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邵隐君所居环境的静谧与美好,也传达了其生活哲学与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寄抚州钟郎中

去载分襟后,寻闻在建安。

封疆正多事,尊俎若为欢。

都护空遗镞,明君欲舞干。

绕朝时不用,非是杀身难。

(0)

全椒道上口占六首·其二

乌犍稳卧闭柴门,千树桃花又一村。

翻恨阳禽声聒耳,春原无处不消魂。

(0)

阁皂山

殿影高低云掩映,松阴缭绕步徘徊。

从今莫厌簪裾累,不是乘轺不得来。

(0)

东华观偃松

半已化为石,有灵通碧湘。

生逢尧雨露,老直汉风霜。

月滴蟾心水,龙遗脑骨香。

始于毫末后,曾见几兴亡。

(0)

红叶

无处不飘扬,高楼临道旁。

素娥前夕月,青女夜来霜。

宿雨随时润,秋晴著物光。

幽怀长若此,病眼更相妨。

蜀纸裁深色,燕脂落靓妆。

低丛侵小阁,倒影入回塘。

谢朓留霞绮,甘宁弃锦张。

何人休远道,是处有斜阳。

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床。

晚风生旅馆,寒籁近僧房。

桂绿明淮甸,枫丹照楚乡。

雁疏临鄠杜,蝉急傍潇湘。

树异桓宣武,园非顾辟疆。

茂陵愁卧客,不自保危肠。

(0)

亲仁里闻猿

朱雀街东半夜惊,楚魂湘梦两徒清。

五更撩乱趋朝火,满口尘埃亦数声。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