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花(bǎi huā)的意思:形容各种各样的花朵齐放。
不管(bù guǎn)的意思:表示不论什么情况或条件,都不在意或不顾及。
参宿(cān sù)的意思:指北斗星,也指七星。
此段(cǐ duàn)的意思:指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文字。
翠蛾(cuì é)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娇媚。
得知(dé zhī)的意思:获得了某个消息或信息。
断魂(duàn hún)的意思:指心灵受到巨大的创伤,感到极度痛苦和失落。
蛾绿(é lǜ)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浅绿。
肌肤(jī fū)的意思:肌肤指皮肤,也用来形容关系密切、亲近无间的关系。
几许(jǐ xǔ)的意思:一些,几个,多少
佳人(jiā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弄影(nòng yǐng)的意思:指人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玩弄别人,使其受到影响或困扰。
罗浮(luó fú)的意思:形容事物美丽多姿、繁华盛大。
梦断(mèng duàn)的意思:指美好的梦想破灭或希望落空。
南枝(nán zhī)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人或事物。
屏帏(píng wéi)的意思:
(1).屏帐。 唐 白居易 《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玳瑁牀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幃。”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卖蒲合、簟席、屏幃……腊脯之类。”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志铭》:“每讯鞠,公必坐屏幃后隐听。”
(2).犹内室。 南唐 冯延巳 《酒泉子》词:“屏幃深,更漏永,梦魂迷。” 宋 高彦休 《<唐阙史>序》:“问安之暇,出所记述,亡逸过半,其间近屏幃者,涉疑诞者,又删去之。”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人正(rén zhè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品德高尚。
戍楼(shù lóu)的意思:指军队在边防地区建立的防御工事,也用来比喻守卫边疆、保卫国家的人。
野渡(yě dù)的意思:指在野外的河流或湖泊上渡河。
幽奇(yōu qí)的意思:幽暗而奇特,形容景物或事物特殊而神秘。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怎得(zěn de)的意思:表示无法得到、无法达到。
占压(zhàn yā)的意思:占据并施加压力。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 注释
- 佳人:美女。
步玉:轻盈地走。
待月:等待月亮。
参宿: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代表北方天空。
屏帏:帷帐。
清入肌肤:清冷渗入皮肤。
角引:军号声。
戍楼:守卫的城楼。
清足亭:一个清静的亭子。
杖藜巾幅:手杖和头巾,表示悠闲生活。
- 翻译
- 美女踏着玉色的脚步,等待月亮升起,映照出身影,天空挂着参宿星。
寒气穿透帷帐,清冷渗入肌肤,风吹过,又听见屋檐下的竹叶声。
前村不顾深雪覆盖,依然绕过树枝,从南到北。
一生中,这段幽静奇特的经历,曾独自压倒了所有百花。
闲时想起罗浮山的旧日遗憾,有人在醉梦中,女子的眉眼如翠蛾般青绿。
梦醒后心惊魂动,感受到多少清凉,却是在千林深处的梅屋。
鸡鸣声在野外渡口和溪桥上回荡,军号声又从戍楼传出悲伤的曲调。
谁能理解,在清足亭边,我独自拄杖漫步,头戴巾幅的自在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宛在自然之中的生活情景和心境。诗人通过对月夜中佳人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欣赏。
"佳人步玉"一句,以精致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优雅的女性形象,她仿佛踏在光滑如玉的地面上,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的"待月来弄影"则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和欣赏,以及对自然界中光影变化的细腻捕捉。
"天挂参宿"指夜空中的星辰,这里通过"挂"字形象地表达了天际星辰如同悬挂般的壮丽景象。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以"冷透屏帏,清入肌肤"来传递这种自然美景给人的触觉体验,使得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清凉而又温柔的夜风。
"风敲又听檐竹"则通过风声在竹叶间的摩擦声响,再次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诗人对自然声音的细致感受。"前村不管深雪闭,犹自绕、枝南枝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旧事的回忆和留恋,这种情感在大自然的包围之下显得更加深沉。
"算平生、此段幽奇,占压百花曾独"一句,则是对个人生命经历的一种总结和评价。诗人自认为自己的生活体验特别幽雅而又不为人知,这种感受甚至超越了常人的审美,因为它能在众多普通事物中找到独特的美。
"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一句,诗人通过对往日情愫的回忆,以及某个醉酒之人的形象和颜色鲜明的蛾眉(古代女性化妆的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而又带有哀伤记忆的情感态度。
"梦断魂惊,几许清凉,却是千林梅屋"则是对一个夜晚突然醒来后的心境描写。诗人通过这个意象传递了一种从迷茫的梦境中清醒过来后,对周围环境清凉感觉的强烈体验,以及这种体验与其居所——梅树环绕的屋宇之间的和谐共鸣。
"鸡声野渡溪桥滑,又角引、戍楼悲曲"一句,则通过早晨鸡鸣声以及水流声响和古代军事建筑(戍楼)中传来的哀乐之音,营造了一种时间流转与自然交融的氛围。
最后,"怎得知、清足亭边,自在杖藜巾幅"则是诗人对于如何在这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环境中寻找到内心平和的一种探索。通过对一个古代文人或隐士形象的描绘,以及他们手持拐杖,在亭边自在地书写(巾幅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画卷或者书籍),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宛在自然之中的审美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