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苍生(cāng shēng)的意思:指百姓、人民或广大民众。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刚方(gāng fā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行为坚定不屈的意思。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经纶(jīng lú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料理(liào lǐ)的意思:处理、安排事物;做饭菜。
流俗(liú sú)的意思:流行的习俗或风尚
靡靡(mǐ mǐ)的意思:形容某人无精打采、无力气的样子。
慕古(mù gǔ)的意思:对古代文化、历史或先贤的崇敬和向往。
男子(nán zǐ)的意思:指有勇气、有胆识、有男子气概的男人。
诎信(qū xìn)的意思:指言辞狭隘,表达意思含糊不清。
荣辱(róng rǔ)的意思:指荣誉和耻辱,表示对个人或集体的光荣和耻辱之情感。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三尺法(sān chǐ fǎ)的意思: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高尚程度,可以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来评判。
-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风气的忧虑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首句“靡靡嗟流俗”批评了当时社会风气的颓废,接着“刚方慕古人”表达了诗人对坚守正直、效仿古代贤人的敬仰。诗人强调法治的重要,“朝廷三尺法,男子百年身”,指出法律的公正对于个体生活的价值。
在道德层面上,诗人认为个人的荣辱应与道义相一致,“道已齐荣辱”,并认为时代需要公正无私,“时哉任诎信”。最后两句“苍生须料理,行路展经纶”表达了诗人对治理国家、为民谋福利的担当,以及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社会,施展抱负。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表达诗人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人格的赠别诗,体现了明代士人积极入世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