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读书癖,每喜以笔界。
自语落我耳,便觉意生械。
将举手复止,火侧禁搔疥。
昨问鸡林人,尚有此编卖。
典衣须一收,吾炙当痛嘬。
不许(bù xǔ)的意思:不允许,禁止
不快(bù kuài)的意思:不高兴、不愉快。
典衣(diǎn yī)的意思:指代典型的服饰,也比喻身份显赫的人。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笃友(dǔ yǒu)的意思:指真诚、深厚的友谊。
犯戒(fàn jiè)的意思:违反戒律或规定
过手(guò shǒu)的意思:指经手、处理、接触过。
画绘(huà huì)的意思:指绘画的技巧和艺术。
会意(huì yì)的意思:指通过联想、比喻等方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
技痒(jì yǎng)的意思:指某人对于某种技艺或技术感到兴趣、渴望学习或实践的心情。
鸡林(jī lín)的意思:指繁荣昌盛的景象,形容人口众多或事物繁多。
静观(jìng guān)的意思:观察事物时保持冷静、不轻易做出判断或行动。
句眼(jù yǎn)的意思:指文章或言辞的结尾部分,也指事情的关键或最后一步。
开卷(kāi juàn)的意思:指开始阅读一本书或翻开书籍的动作,也比喻开始学习或研究一门学问。
可观(kě gu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现象值得观察、评价或赞叹。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闷怀(mèn huái)的意思:指心中郁闷、烦恼,无法舒展。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澎湃(péng pài)的意思:形容水势、气势等浩大、磅礴的样子。
千驷(qiān sì)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力非凡。
畎浍(quǎn huì)的意思:指田地的四边不平整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思杂乱无章。
权衡(quán héng)的意思:权衡指的是在做决策时,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权重,进行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
容可(róng kě)的意思:可以容忍、可以接受
如画(rú huà)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者形象非常美丽,宛如画中一般。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施朱(shī zhū)的意思:指人们互相鼓励、激励,共同进步。
诗话(shī huà)的意思:指诗人之间的对话或交流,也可指诗人的评论、评价。
时时(shí shí)的意思:不断、一直、时常
手定(shǒu dìng)的意思:指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不容更改。
书癖(shū pǐ)的意思:对书籍有着特别的喜爱和迷恋,痴迷于读书。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意生(yì shēng)的意思:指意义产生,思想萌芽。
议论(yì lùn)的意思:
◎ 议论 yìlùn
[comment;disucuss;exchange views on;talk over] 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
◎ 议论 yìlùn
[remark] 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友于(yǒu yú)的意思:友善而和睦的关系。
约言(yuē yán)的意思:承诺、许诺
众理(zhòng lǐ)的意思:众多的道理、原理。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危稹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于书法和笔墨艺术的热爱,以及与友人之间关于书艺的约定和交流。诗中“抹黄饰句眼,施朱表事派”描绘了书写时对笔墨的精心挑选和布局,显示出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执着追求。
“此手定权衡,众理析畎浍”则透露出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自信与权威,每一个笔画都经过深思熟虑,体现了作者对于书艺的精通。此外,“历历灿可观,开卷如画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书法作品的赞赏,那些作品犹如精美的图画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在“知君笃友于,因从借诗话”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通过诗歌进行交流和沟通。紧接着,“过手有约言,不许一笔坏”则揭示了一种书艺上的约定,即不允许任何随意的笔触破坏作品的完美。
“自语落我耳,便觉意生械”表达了作者在阅读诗歌时的内心感受,仿佛每一个字都能引起他的共鸣,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连接。下文“明朝试静观,议论颇澎湃”则是对早晨安静阅读和思考后的深刻见解。
在“读到会意处,时时欲犯戒”中,作者表达了在理解诗歌内涵时的迫切感受,尽管有所禁忌,但还是忍不住想要深入探讨。紧接着,“将举手复止,火侧禁搔疥”则是对自我控制和克制的描写,即便是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也要抑制自己不要轻易动笔。
“技痒无所施,闷怀时一噫”表达了作者在没有书写机会时的烦躁与郁闷。而“只可捲还君,如此读不快”则是对友人借出的诗歌作品的归还,以及对于不能快速阅读和领悟的无奈。
最后,“千驷容可轻,君抱亦少隘”表达了作者认为即使是大量的书籍也能够轻松地携带,而友人的抱持则不至于过分偏狭。全诗以“昨问鸡林人,尚有此编卖”结束,表现了作者对于书籍的渴望和追求,甚至去询问是否还能买到这样的书籍。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与文化的深厚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