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四十二,敢望能满百。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居(ān jū)的意思:指人们安定地居住或安居乐业,生活安宁稳定。
斑白(bān bái)的意思:斑驳而白,形容物体表面上有斑点,而颜色又主要是白色。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短见(duǎn jiàn)的意思:指眼光短浅,见识不广泛,缺乏远见。
短发(duǎn fā)的意思:指头发短小,形容人的头发短。也可比喻事物长度短小。
负郭(fù guō)的意思:指因为背负过重的责任或压力而感到困扰或疲惫。
国步(guó bù)的意思:指国家的步伐,特指国家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浩歌(h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宏亮、激昂壮丽的样子。
酒杯(jiǔ bēi)的意思:指酒杯中的酒,也比喻饮酒的场合。
看书(kàn shū)的意思:指毅然决然,下定决心,舍弃退路,全力以赴。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览镜(lǎn jìng)的意思:指照镜子欣赏自己的容貌形象。也用来形容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缺点。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贫贱(pín jiàn)的意思:形容贫穷和贱贫的状态。
侵迫(qīn pò)的意思:指强行侵占,欺压别人,迫害他人。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世路(shì lù)的意思:指人生道路、社会环境或人际关系。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书册(shū cè)的意思:指书籍的篇幅或册数。
松楸(sōng qiū)的意思:指人才或才智出众,非常优秀。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乡国(xiāng guó)的意思:指故乡、祖国。
中外(zhōng wài)的意思:指国内外,中外相对。
踪迹(zōng jì)的意思:指追踪的痕迹或线索。
- 翻译
- 短发稀疏不满梳,岁月已使我半头白发。
如今我已四十二,哪里还敢奢望活到百岁。
身无余财买城郭边地,安居之处还未建好宅院。
更何况世道艰难,国家命运日益困顿。
恐怕连松柏墓旁,也难得有时间翻阅书卷。
我见识短浅,贫贱之身与外界相隔遥远。
在这故乡与国事之间,我的足迹如同过客。
举杯对镜,却发现酒已空,感叹人生天地之狭小,歌声苍凉。
- 注释
- 短发:形容头发稀疏。
盈:满。
斑白:指头发变白。
四十二:年龄。
敢望:敢想敢盼。
负郭:靠近城墙的土地。
田:田地。
安居:安家。
成宅:建成住宅。
世路:世间道路。
国步:国家命运。
侵迫:侵扰、逼近。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墓地。
书册:书籍。
区区:谦辞,指自己。
短见:见识短浅。
中外隔:内外隔阂,形容处境艰难。
乡国:故乡。
踪迹:行踪。
酒杯空:酒已喝完。
浩歌:放声歌唱。
天地窄:人生天地显得狭窄。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览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首句“短发不盈梳,年来半斑白”描绘了诗人头发稀疏,已有半数变白,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无奈。接下来的诗句“吾今四十二,敢望能满百”表达了对自己寿命的不确定和对未来的担忧。
诗中“负郭苦无田,安居未成宅”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没有足够的田产以求安稳的生活,连基本的住所都尚未建成。社会环境的艰难和国家局势的动荡,“况复世路艰,国步日侵迫”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忧虑。
“未必松楸旁,常得看书册”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有限的条件下,还能保持读书的习惯,寄托精神世界。然而,“区区抱短见,贫贱中外隔”又揭示了他自知才识有限,困于贫贱之中,与外界的差距似乎难以逾越。
最后两句“寄此乡国间,踪迹亦如客”,诗人感叹自己漂泊在外,如同过客,生活无定,只有对着镜子空酒杯,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天地的狭窄。“览镜酒杯空,浩歌天地窄”以强烈的对比,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生活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深沉思考和无奈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王诚之元夕即席之作
葭琯飞灰趁早朝,便看梅柳占春娇。
金花綵胜方连昼,璧月华灯又彻宵。
罗绮丛中森画戟,旌旗影里间星轺。
满城游妓归时节,犹认云间紫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