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
《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路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含烟(hán yān)的意思:含有烟雾。形容事物有烟雾弥漫或有烟尘。也可比喻言论、文章等含混不清、模糊不明。

路尘(lù chén)的意思:指行走的路上没有尘土飞扬,非常干净整洁。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攀折(pān zhé)的意思:攀爬和折断。

青丝(qīng sī)的意思:指年轻人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轻貌美的女子。

为行(wéi xíng)的意思:为了行动或实现目标而付出努力或做出牺牲。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柳含烟(liǔ hán yān)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眼睛美丽动人,像柳树上的烟雾一样迷人。

注释
杨柳:柳树。
含烟:笼罩着轻烟。
灞岸:古代长安附近的河流名,此处指代春天的河畔。
年年:每年。
行人:过客,此处可能指离别的人。
好风:和煦的风。
傥借:如果能够借来。
低枝:垂下的树枝。
莫遣:不要让。
青丝:青翠的柳丝。
扫路尘:扫去路上的灰尘。
翻译
春天的杨柳在灞桥边轻烟笼罩,每年都被行人攀折
如果微风吹来,让柳条垂得更低些,千万别让它扫起路上的灰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沿着灞河岸边杨柳盛开的景象。"含烟"形容柳树在微风中轻柔地摇曳,宛如缭绕的细烟,给人以淡远之感。"年年攀折为行人"表明这些美丽的柳枝每年都会被过往行人所摘取,仿佛是为了留下旅人的足迹。

接下来两句"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则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风的赞美以及一种保护美好的愿望。这里的"好风"指的是春天和煦宜人的微风,而"傥借"则是借用这个好风,让它轻拂过低垂的柳枝,使其更加婀娜多姿。"莫遣青丝扫路尘"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致不被世俗的喧嚣所扰乱,即不要让那些不必要的人为琐事打扰这份宁静,也许暗含着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灞岸柳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对于纯粹与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闰月丙子判府相公被制命升使弼越六月癸卯公诞生之辰谨斋洁为诗二章拜献左右虽辞句芜颣不足奉扬盛德姑以述惓惓之诚·其一

武德阴功积在民,既生太姒复生申。

手提将钺虽三世,身到台衡始二人。

膝下龙驹环寿斝,日边凤使捧恩纶。

沙堤筑就朱衣引,富有青春尚四旬。

(0)

次梅评事韵

满目红尘汩没深,谁能世事总无心。

买松野老栽成径,觅竹山僧种满林。

薄酒时斟资道气,好诗频讽涤烦襟。

凤雏光显门庭喜,应笑陶潜责子吟。

(0)

晓起甘蔗洲

晓起东风恶,晴岚忽变昏。

船随山共走,雾与水相吞。

钲鼓遥知寨,桑麻略辨村。

雨来无准则,容易湿柴门。

(0)

明妃引

明妃如花颜,高出汉宫右。

可怜君王目,但寄丹青手。

寂寂保孤妍,悠悠成伪丑。

坐此嫁穹庐,流落无时回。

无时回,琵琶未阕边笳催。

哀弦流入千家谱,明妃只作阏支舞。

年年犹借南来风,吹得青青一抔土。

君不见汉家嫁得几娉婷,不闻一一琵琶声。

祸起当年娄敬谬,后人独恨毛延寿。

(0)

中秋夜集小画航斋与陈述叔谈诗

连年望月今宵意,兹地兹游略可寻。

人与沧桑同一醉,江随凫苇日相深。

歌声隐隐城西路,巢语喁喁露底禽。

似为谈诗接寥寂,更无秋思到清砧。

(0)

妻兄张伯高来访横河感旧与拜先君墓下有作次韵·其一

衰年回首少年事,尚喜初心炯自如。

俗态可怜人厚薄,交情那问势亲疏。

懒陪康乐登山屐,且醉渊明采菊庐。

一笑相寻非易得,河渠执手更踟蹰。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