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华 严 寺 瑰 公 禅 房 唐 /岑 参 寺 南 几 十 峰 ,峰 翠 晴 可 掬 。朝 从 老 僧 饭 ,昨 日 崖 口 宿 。锡 杖 倚 枯 松 ,绳 床 映 深 竹 。东 谿 草 堂 路 ,来 往 行 自 熟 。生 事 在 云 山 ,谁 能 复 羁 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朝从(cháo cóng)的意思:指早晨起床后立即起身出门,表示早起勤奋的精神。
羁束(jī shù)的意思:指被拘束、限制、约束。
可掬(kě jū)的意思:形容价值高、可珍贵、可贵重。
枯松(kū sōng)的意思:指树木干枯、没有生机,比喻人缺乏活力和朝气。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绳床(shéng chuáng)的意思:指用绳子编织的床,比喻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团结一致的精神风貌。
生事(shēng shì)的意思:指无故引起麻烦、争端或纠纷。
往行(wǎng xíng)的意思:指向前走,往前行进。
锡杖(xī zhàng)的意思:指古代僧人所用的金属杖,比喻高僧、高人的德行和修为。
崖口(yá kǒu)的意思:指危险的边缘或困境。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 注释
- 寺南:寺庙的南边。
几十峰:指数量较多的山峰。
峰翠:山峰的翠绿之色。
晴可掬:晴朗时景色鲜明,仿佛可以捧在手心。
朝从:早晨跟随、参与。
老僧:年长的僧人。
饭:此处指斋饭,僧人日常的素食餐食。
昨日:前天。
崖口宿:在山崖口过夜住宿。
锡杖:僧侣所持的手杖,顶部装有金属环,行走时可发出声响,提醒小动物躲避。
倚:斜靠。
枯松:干枯的松树。
绳床:古代一种简易的坐卧家具,以绳索编成床面,四周有木框支撑,此处指僧人的简朴卧具。
映:映衬,掩映。
深竹:幽深的竹林。
东溪草堂:诗人常去的一处位于东溪边的草屋或茅庐,可能为隐居之所或友人住所。
路:小路,道路。
来往:往返,来回走动。
行自熟:行走已十分熟练,对路径非常熟悉。
生事:生活之事,指生活方式或生活状态。
在云山: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意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谁能复羁束:有谁还能再次对我施加约束或束缚。
- 翻译
- 寺庙南边有几十座山峰,晴朗时峰峦翠色仿佛可以捧在手中。
早晨与老僧共进斋饭,昨日我在崖口处留宿。
锡杖斜倚着枯萎的松树,绳床掩映在幽深的竹林中。
通往东溪草堂的小径,我已往来多次,路径十分熟悉。
我的生活寄托于云雾缭绕的山川之间,谁还能再对我加以束缚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华严寺瑰公禅房中的生活情景。开篇“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两句,通过对寺院周围山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接着,“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表明诗人与一位年长的僧侣共进饮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昨夜可能在山中的一处崖口过夜,体现了他对禅修生活的投入。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两句则具体描绘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场景。锡杖作为僧人出行时使用的随身物品,此处被倚靠在枯松之下,不仅展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同时也寓意着禅修者的清贫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绳床映深竹,则是对僧人宿舍环境的一种描写,通过细腻的文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被竹林环绕、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生活。
“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一句,描绘了僧人日常在寺院周围山水间穿梭的情景。这里的“东溪草堂”可能是指寺院中的一个特定地点或建筑,而“来往行自熟”则表明诗人对这一生活环境已经非常熟悉,甚至可以说是融入其中了。
最后,“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选择的禅修生活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生事”指的是僧人的日常生活,而“云山”则象征着高远与超脱尘世。“谁能复羁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羁绊的生活状态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于外界干扰的警觉和拒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僧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禅修者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自由和精神超脱尘世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偈颂九十三首·其四十一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者也之乎,鸡豚狗彘。
蓦忽擘破面皮,喝退德山临济。
黄檗施财,甘贽密契。财法二施,等无差别。
指鹿为马,唤龟作鳖。说时点,点时说。
要作破家儿孙,宜把祖灯吹灭。
上下三指,彼此七马,如何分雪。
休分雪,檐□细雨何曾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