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常 侍 御 却 使 西 蕃 唐 /韦 应 物 归 奏 圣 朝 行 万 里 ,却 衔 天 诏 报 蕃 臣 。本 是 诸 生 守 文 墨 ,今 将 匹 马 静 烟 尘 。旅 宿 关 河 逢 暮 雨 ,春 耕 亭 障 识 遗 民 。此 去 多 应 收 故 地 ,宁 辞 沙 塞 往 来 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蕃臣(fān chén)的意思:指外国人在中国担任官职的人。
朝行(cháo xíng)的意思:早晨出门行走
春耕(chūn gēng)的意思:春天耕种农田,指春季农民进行农田耕作的活动。
多应(duō yìng)的意思:多次应对,多方面应用。
故地(gù dì)的意思:故地指的是曾经生活或工作过的地方。
关河(guān hé)的意思:关河指的是两个地方之间的交通要道,也可以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成语中,关河常常用来比喻重要的关键位置或关键时刻。
旅宿(lǚ sù)的意思:旅途中的住宿
暮雨(mù yǔ)的意思:指在傍晚或黄昏时下的雨。也用来比喻最后的希望或最后的机会。
匹马(pǐ mǎ)的意思:指两匹马并驾齐驱、齐头并进的意思。
沙塞(shā sāi)的意思:形容事物的状况或状态十分糟糕,严重损坏或毁灭。
圣朝(shèng cháo)的意思:指盛世,尤指指一个国家或朝代的治理繁荣昌盛。
守文(shǒu wén)的意思:指坚守文雅之风,保持文化的纯洁和高尚。
天诏(tiān zhào)的意思:指上天的旨意或命令。
亭障(tíng zhàng)的意思:亭障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亭子前面设有栏杆,表示有人在亭子中休息或保护亭子不受侵扰”。引申意义为保护或阻挡外来的侵害。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文墨(wén mò)的意思:指文学和书法的才华和造诣。
烟尘(yān chén)的意思:指烟雾和尘土,也比喻战争、纷争等带来的烟尘扰乱的景象。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 注释
- 归奏:向朝廷报告任务完成。
圣朝:指朝廷,这里特指唐朝。
蕃臣:边疆的少数民族官员或将领。
文墨:指读书、写作,代指文人生活。
匹马:单独一人,形容孤独。
静烟尘:平定战乱,使社会安定。
旅宿关河:在关山河川中旅行住宿。
亭障:古代边境的军事防御设施。
遗民:指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
宁辞:岂会推辞,表示愿意接受。
沙塞:泛指沙漠边疆地区。
往来频:频繁来往于边疆地区。
- 翻译
- 完成使命从远方回到朝廷,又奉旨出使告诉边疆的臣民。
原本是个书生研习诗书,如今独自骑马平定战乱尘埃。
途中住宿在关河赶上傍晚的雨,春耕时在堡垒旁看见了流离失所的百姓。
这次离去应能收复很多故土,怎会推辞在沙漠边疆频繁来往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常侍御却使西蕃》。从内容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位官员完成了万里归程的任务,将天子的诏书转达给边疆的臣子。这位官员原本是一个文职,但现在他要独自骑马穿越静谧的尘世。在旅途中,他遇到了暮雨和关河,见证了春耕时节的农事以及亭障间遗落的百姓。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官员未来将再次返回故土、频繁往返于沙漠塞外的期许。
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唐代五言绝句形式,结构严谨,每行五字,节奏流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平实而不失豪放,体现了唐代文学的开放与包容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声甘州.孤山寒食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
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
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
何地无芳草,惟此青青。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
看人情如此,沉醉不须醒。
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
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飘零。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