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不(bàn bù)的意思:表示态度犹豫、不确定或含糊不清。
徵求(zhēng qiú)的意思:徵求指的是寻求、请求或索求。表示向他人寻求帮助、意见、建议或物品等。
伐人(fá rén)的意思:指用言语或行动诋毁、攻击他人,使对方受到伤害或损失。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家财(jiā cái)的意思:指家庭的财产。
流亡(liú wáng)的意思:指因政治原因、战争、迫害等而被迫离开家乡或国家,流亡他乡的现象。
鼙鼓(pí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震撼人心、威力巨大。
肉食(ròu shi)的意思:指吃肉的人,泛指享受物质享受或富贵人家。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输将(shū jiāng)的意思:输将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在比赛、战斗或竞争中失败的一方。
无谋(wú móu)的意思:指没有计划、目标或策略的行动,缺乏谋略或智慧。
战伐(zhàn fá)的意思:指战争和征伐,泛指军事行动或军事斗争。
招降(zhāo xiáng)的意思:招降是指用各种手段吸引、劝降敌人,使其投降。
转眼(zhuǎn yǎn)的意思:转眼意为时间过得非常快,形容时间飞逝或事情发生得很快。
昨日(zuó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间,即昨天。
- 鉴赏
这首诗《孤愤(其二)》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肇兴所作,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首句“纷纷肉食总无谋”批评了当权者缺乏远见和谋略,暗示他们面对危机时束手无策。次句“议抚招降半不酬”进一步揭示了对待敌对势力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未能有效安抚或收编。
“鼙鼓惊心犹昨日,河山转眼又三秋”通过对比战争的紧迫记忆与时间的快速流逝,强调了战事的延续和国家局势的严峻。诗人感慨万分,即使谈论起战争人人都显得英勇,但提及流离失所的百姓,他内心充满忧虑。
最后两句“卜式家财逾十万,输将已罄漫徵求”引用了汉代富商卜式的典故,表达对民间财富被过度征敛的不满,即使如卜式这样的巨富,也难以满足政府的无度索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清朝末年社会矛盾和国家困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东湖
草色蒹葭芦苇中,莲花一片万枝红。
斜阳色妒波心日,细雨香吹水面风。
泽国地开金色界,桃源人在水晶宫。
扁舟便好如张翰,好在溪边旧钓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