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斑衣(bān yī)的意思:指穿着有斑点的衣服,比喻身上有瑕疵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国(dà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的地位和实力非常强大,具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负耒(fù lěi)的意思:指背负重担,承担艰巨任务。
皇华(huáng huá)的意思:指帝王的威严和华丽,也用来形容人物或事物的威严和壮丽。
借留(jiè liú)的意思:指借用或借留别人的东西,不归还或不归还及时。
逆鳞(nì lín)的意思:逆鳞是指龙的鳞片,表示一个人最敏感、最不能容忍的地方。引申为触怒某人的敏感点或忌讳,比喻得罪了某人,惹怒了某个强大的存在。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涂归(tú guī)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回到原来的位置或归属。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银台(yín tái)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地位崇高的官员或权贵之家。
批逆鳞(pī nì lín)的意思:指批评或指责某人的弱点或缺点,使其感到难堪或尴尬。
- 注释
- 银台:官署中的书桌。
奋涂归笔:挥毫泼墨。
逆鳞:指挑战权贵或君主。
裂麻沮:激烈争论。
裴相:古代官员名,此处代指权贵。
负耒:扛着农具耕田。
滕民:古代对农夫的称呼。
儿斑衣:儿子穿着有污渍的衣服。
双旌贵:贵人出行的仪仗。
绣帘:装饰有刺绣的帘子。
皇华:指朝廷的使节。
大国:这里指偏远的国家。
借留人:想留下的游子。
- 翻译
- 曾在银台上挥毫泼墨,我也曾留下批注挑战权威。
年轻时曾与裴相激烈争论,晚年甘愿耕田如普通百姓。
儿子穿着斑驳的衣服跟随贵人,母亲在绣帘后迎接万民的春天。
如今我肩负使命来到这片荒凉大国,却不知耽误了多少想留下的游子。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挽葛夫人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古抒情的诗歌,其中融入了对历史人物挽葛夫人的赞美和对过往时光的缅绘。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创作和艺术鉴赏的怀念之情。其中“银台”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放置文房四宝的桌子,“奋涂”则是指执笔写作的动作。“留花批逆鳞”则是说诗人自己也在评点、品鉴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在花卉和装饰艺术上的造诣。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甘负耒作滕民" 这两句描绘了挽葛夫人一生中不同的时期。早年,她与“裂麻”相比,这里可能指的是她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不拔;晚年则甘愿承担起像“负耒作滕民”的重任,形象地表达了她的奉献精神。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这两句通过对儿女的描述,表现了挽葛夫人家庭生活的和美与繁荣。儿子的“斑衣”被赋予了尊贵的象征意义,而母亲则在用绣帘装饰家园,以迎接四季更迭中的春天。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国家兴衰的感慨。诗人通过“方拥皇华”来形容一个强盛时期,而“荒大国”则暗示着这样的辉煌不再,“误他多少借留人”则是指那些因为国家的变迁而不得不流离失所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挽葛夫人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崇和个人命运的悲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甲辰仲冬赋呈葵园师·其二
并世有硕儒,方雅镇流俗。
幸厕籍湜伦,韩门仰培沃。
暌离过廿稔,失喜访灵麓。
拙工倚大匠,隐栝到曲木。
奉手请旧业,蒿目悼危局。
俯仰身世感,愀焉轸心曲。
小子有狂言,勤拳效忠告。
古称不朽三,造物靳庸福。
南菁经解编,东华史宬录。
传讽遍海内,学子丐膏馥。
投簪味道腴,勤学资先觉。
甄文重流别,姚李踵芳躅。
孔传刊伪文,班书证疑读。
遐哉千祀业,悉数屡更仆。
葵心倾太阳,匪曰智卫足。
公当勉加饭,弟子行抱蜀。
小孤山
大江西南来,雪涨浩飞湍。
连山叠隐见,孤岛骤巑岏。
贝阙支铁柱,鲛宫涌银盘。
姽婳真静女,倭堕摇螺鬟。
风箫激灵籁,石镜明仙颜。
凌虚自矫矫,望远故漫漫。
不图惊蠢尔,烽火照狂澜。
击楫伊何人,指挥心力殚。
遂令藐姑射,依旧空明间。
停桡结崇玩,雅咏非夸谩。
阳冈无堕燹,阴崖有栖翰。
浩歌日欲曛,片云天际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