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咄咄(duō duō)的意思:形容气势威严,态度强硬。
方施(fāng shī)的意思:公正无私地施行政策或法律。
膏肓(gāo máng)的意思:形容病痛的严重程度,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严重损坏或残缺。
何道(hé dào)的意思:以何种方法或途径
骄阳(j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炎热的天气。
秋节(qiū jié)的意思:秋天的节日
施行(shī xíng)的意思:指执行、实施某项政策、法令、计划等。
树立(shù lì)的意思:
[释义]
(动)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构成]
并列式:树+立
[例句]
树立榜样。(作谓语)树立典型。(作谓语)
[同义]
建立、确立
[同音]
竖立田苗(tián miáo)的意思:
禾苗。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行于大道》:“田苗不起,囷仓虚空。”《宋史·河渠志五》:“﹝ 程昉 等﹞逼人夫夜役,践蹂田苗,发掘坟墓,残坏桑柘,不知其数。”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锄了田苗,种了菜蔬,老做庄家小做屠。”
无及(wú jí)的意思:没有能够比得上或超过的
阳方(yá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也泛指东方国家或文化。
云雷(yún léi)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威力惊人。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咏旱三首》中的第一首,主要描绘了夏季酷暑干旱,秋季即将来临但农田仍亟需雨水的情况。诗人以"骄阳方施行"开篇,形象地刻画出烈日炎炎的夏日景象,紧接着"秋节已树立"则暗示着时间紧迫,秋天的到来本应带来雨水,然而"田苗在膏肓",意味着作物因干旱而濒临枯死,亟待解救。
诗人运用"何道可副急"表达对解决旱情的急切期盼,然而"云雷不成雨,成雨初不湿"又揭示出天空中虽有云雷预示可能下雨,但实际降雨效果微弱,无法缓解旱情。最后两句"咄咄逼中秋,为霖恐无及"更是加重了紧迫感,仿佛秋天的脚步逼近,而及时的甘霖却还未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秋季可能仍是干旱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强烈的感情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