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逵宅前已荒草,苦竹城下闻啼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愉(bù yú)的意思:不开心,不快乐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采薪(cǎi xīn)的意思:指辛勤劳动,勤勉工作。
惨紫(cǎn zǐ)的意思:形容颜色暗淡、不鲜艳。
惝恍(chǎng huǎng)的意思:慌张迷茫的样子
沉吟(chén yín)的意思:沉思、凝思;静静地思考。
斗大(dǒu dà)的意思:形容大小、体积或面积非常大。
奉诏(fèng zhào)的意思:按照诏令行事,遵守命令或指示。
腐草(fǔ cǎo)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或能力不好。
古锦(gǔ jǐn)的意思:指古代制作精美的锦织品,比喻古时的美好事物或文化遗产。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虹蜺(hóng ní)的意思:形容虹彩般美丽的羽毛。
黄冠(huáng guān)的意思:指年轻人在学术或事业上非常有成就,超过了同龄人。
鉴湖(jiàn hú)的意思:观察湖水,比喻审察事物真相,识别是非曲直。
锦衣(jǐn yī)的意思:锦衣指的是华丽的衣服,也比喻高官厚禄的富贵生活。
金龟(jīn guī)的意思:指珍贵的财物或宝贝。
酒肆(jiǔ sì)的意思:指酒馆、酒店等售卖酒类的场所。
苦竹(kǔ zhú)的意思:形容人遭受磨难、痛苦的境况。
狂客(kuáng kè)的意思:指技术高超、热衷于计算机科技的人,常常用于形容黑客或程序员。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木奴(mù nú)的意思:指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主动性的人。
破囊(pò náng)的意思:指人无能、无用、无价值。
千顷(qiān qǐ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或规模。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四七(sì qī)的意思:指人的年龄到了四十七岁,意味着人已经到了中年阶段。
四明(sì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见识广博。
随手(suí shǒu)的意思:随手指的是做事情时顺手拿取或处理,不费力气。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无与(wú yǔ)的意思:没有可以相比的;无与伦比
熊飞(xióng fēi)的意思:形容飞跃得十分高远或突然起飞。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游梁(yóu li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在空中飞跃或行动迅速。
早霜(zǎo shuāng)的意思:早霜指秋天初霜出现的早晨,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者危险的预示。
丈夫(zhàng fū)的意思:指已婚男子,也可用来泛指男性配偶。
紫绶(zǐ shòu)的意思:指皇帝赐给臣子的紫色丝绶,是古代帝王的特殊荣誉。
四明狂客(sì míng kuáng kè)的意思:指勇猛无畏、敢于冒险的人。
- 鉴赏
这首《还自会嵇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会稽返回的途中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人生、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岁暮不乐无与娱”,点明了季节和心情,岁末之时,诗人感到孤独与忧郁,没有可以娱乐的事物。接着“剡棹归红万木奴”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舟,回归故乡的情景,仿佛万木都是他的仆人,充满了归乡的喜悦与期待。
“戴逵宅前已荒草,苦竹城下闻啼乌”两句,通过描述戴逵故居的荒凉景象和城下乌鸦的啼鸣,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引发读者对过往与现实的思考。
“归米惝恍惨不愉,越酒浓醉倾千壶”则展现了诗人归家后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借酒浇愁的放纵。接下来的“君不见”两组诗句,分别引用了西汉朱买臣的故事和唐代贺知章的典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有人虽出身贫贱,却能功成名就;而自己虽才华横溢,却未能施展抱负,只能像困于腐草中的虫子一样,无法飞翔。
最后,“秋衾梦感游梁客,破囊古锦蒲塘碧”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梦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沉吟一夜生早霜,芦花雁叫雄鸡白”则是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姑苏台杂句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莫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欢,不惟惆怅至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