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辍兰台讲,言乘桂水桡。
瘴压高凉晚,山通大宛遥。
大宛(dà yuān)的意思:形容衣着华丽、富丽堂皇。
干羽(gàn yǔ)的意思: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评价或批评。
绝域(jué yù)的意思:指非常偏僻、荒凉的地方。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三苗(sān miáo)的意思:指同一家族或同一民族中的三个代表人物或三个重要人物。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绣斧(xiù fǔ)的意思:指对于精美的东西进行雕琢、装饰,反而破坏了它原有的美感和实用性。比喻过分装饰使事物失去本来的朴实和实用。
中朝(zhōng cháo)的意思:指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可表示两国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文字癖(wén zì pǐ)的意思:
酷爱写文章的癖好。 宋 陈造 《八月晦试院中作》诗:“官居课程地,生有文字癖。”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送赵太史之岭南五首(其五)》。诗中描绘了赵太史前往岭南的壮丽景象与深厚情感。
“暂辍兰台讲,言乘桂水桡。” 开篇即以“兰台”喻指朝廷,暗示赵太史暂时离开朝廷事务,乘舟沿桂水而行,前往岭南。这里运用了借代手法,将官职与地理环境巧妙结合,既展现了赵太史的行程,也蕴含了对他的敬意。
“牙旌驰绝域,绣斧出中朝。” “牙旌”和“绣斧”分别代表了赵太史的尊贵身份和使命。他带着朝廷的权威,穿越遥远的边疆,显示出朝廷对岭南地区的重视与关怀。
“瘴压高凉晚,山通大宛遥。” 描述岭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瘴气弥漫,气候湿热,夜晚尤为明显;同时,山脉连绵,通往远方的大宛之地,象征着岭南与中原的地理隔阂与文化差异。
“莫嫌文字癖,干羽遍三苗。”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赵太史的鼓励与期待。在前往岭南的途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不应因文字工作而感到厌烦或困扰。希望赵太史能够传播朝廷的教化,使岭南地区的人民都能受到文明的熏陶,实现文化的普及与融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赵太史前往岭南的重要使命与个人风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岭南地区以及文化传播的深切关注与美好愿景。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
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晨霜践河梁,落日憩亭皋。
念彼千里行,恻恻我心劳。
揽辔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寒流咽欲绝,鱼龟久已逃。
暮行苦邅回,细路隐蓬蒿。
惊麏出马前,鸟骇亡其曹。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无膏。
山木鸣四壁,疑身在波涛。
平明长安岭,飞雪忽满袍。
天低浮云深,更觉所向高。
只愁风雨劫春回,怕见枝头烂熳开。
野鸟不知人意绪,啄教零乱点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