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
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百行(bǎi xíng)的意思:指各行各业,所有的职业。
薄俗(báo sú)的意思:指言谈、行为轻浮、庸俗不雅。
动息(dòng xī)的意思:停止活动或行动
端居(duān jū)的意思:指居高位或位于首位,也可以指处于最佳的位置或地位。
高踪(gāo zō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行为端正。
苟得(gǒu de)的意思:苟且得到。
贵名(guì míng)的意思:指名声高贵,声誉卓著。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浇漓(jiāo lí)的意思:形容水流充沛,洒得很齐,也形容文章、表演等形象生动、流畅。
可知(kě zhī)的意思:可以知道,能够了解或明白的意思。
冥心(míng xīn)的意思:全神贯注地专心致志
明训(míng xùn)的意思:明确的教诲或忠告
名节(míng jié)的意思:指人的名声和节操。
名教(míng jiào)的意思:名教是指有名望的教育家或名师的教诲。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商人(shāng rén)的意思: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所宜(suǒ yí)的意思:适合,合适
颓靡(tuí mǐ)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失去了精神、活力,疲倦无力的状态。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心戒(xīn jiè)的意思:戒除邪念,保持心境纯净。
行从(xíng cóng)的意思:指按照先前的行动或行为方式进行,循规蹈矩,不随意变更。
延陵(yán líng)的意思:指人死后葬在陵墓中,也可引申为人去世后受到尊敬和纪念。
夷齐(yí qí)的意思:指平等、平衡,也指不分高低贵贱。
义路(yì lù)的意思:指遵循正义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有明(yǒu míng)的意思:有明指的是有能力、有才智、有见识,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
志士(zhì shì)的意思:指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特指愿意为国家或社会事业奋斗的人。
仲尼(zhòng ní)的意思:指孔子,也可用来形容有德行的人。
自持(zì chí)的意思:自己克制,不依赖他人。
延陵子(yán líng zǐ)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这首明代王恭的《潘源润思义轩》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诗的前两句“志士顾名节,商人竞刀锥”,将志士对名誉节操的坚守与商人的逐利之心形成对照,揭示了社会风气的两极分化。接着,“义路久荒没,人谁得其蹊”表达了对道德准则被忽视的忧虑,暗示寻求正义之道变得困难。
诗人以伯夷、叔齐的典故,赞扬他们不随流俗,宁愿饿死于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高尚情操,以此激励人们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纯洁。“猗彼延陵子,高踪邈难期”则借延陵季子的隐逸之志,强调了超脱世俗的高尚行为难以企及。
“清风激颓靡,薄俗渐浇漓”进一步批评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呼吁清风能振奋人心,驱散庸俗。然而,诗人并未绝望,他深信在历史长河中,像伯夷那样的人物仍能激发后世的敬仰,“岂意千世下,人犹想刑仪”。
最后,诗人倡导人们应珍视名教,保持内心的清明,戒除苟且,以百行示人。他引用孔子的教诲,勉励读者要时刻自我砥砺,保持高尚的品行。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价值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