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杨枝》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杨枝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不唱杨枝唱竹枝”,以“不唱”二字开篇,形成一种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转变。从“杨枝”到“竹枝”的转换,不仅是一种音乐风格的变化,更可能寓意着诗人情感或心境的转移。这里,“杨枝”或许象征着某种美好但已逝去的事物,而“竹枝”则可能是诗人寻求的新寄托或新的情感表达方式。
次句“谁怜花泪碧离离”,通过“花泪”这一形象化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花朵在离别之际的哀伤情绪,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之情。“碧离离”三字,既描绘了花朵的颜色,也渲染了一种凄美、哀婉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到花儿的哭泣声。
第三句“南梳北裹无心好”,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南梳北裹”可能是指不同方向的梳理与包裹,象征着事物的分散与重组,也可能暗指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挽留、无法保持原貌的无奈与遗憾。“无心好”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状态,即在面对变化与失去时,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悲凉。
最后一句“辜负春光绝丽时”,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以及对未能充分欣赏和享受这些美好时刻的自责。这句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杨枝》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时光流逝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中书李舍人纾
萍翻蓬自卷,不共本心期。
复入重城里,频看百草滋。
水流归思远,花发长年悲。
尽日春风起,无人见此时。
过龙湾五王阁访友人不遇
野桥秋水落,江阁暝烟微。
白日又欲午,高人犹未归。
青林依古塔,虚馆静柴扉。
坐久思题字,翻怜柿叶稀。
送萧二
拟向田间老此身,寒郊怨别甚于春。
又闻故里朋游尽,到日知逢何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