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古风(gǔ fēng)的意思:指古代的风格、氛围或风尚。
河汾(hé fén)的意思:指善于调解争端、化解矛盾的能力。
化行(huà xíng)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有所改变,转化为更好或更高尚的状态。
金台(jīn tái)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用来比喻权力和地位。
老我(lǎo wǒ)的意思:自私、自利,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
青史(qīng shǐ)的意思:青史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或名声。
文翁(wén wēng)的意思:指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无劳(wú láo)的意思:指不需要劳动、付出辛苦就能达到目的或得到好处。
弦歌(xián gē)的意思:形容音乐声或歌声悠扬动听。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相思(xiāng sī)的意思:相互思念、思念对方的心情。
行古(xíng gǔ)的意思:指按照古代的规范或标准行事,追求古风古韵。
兴学(xīng xué)的意思:指促使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遗教(yí jiào)的意思:指留下的教诲或遗训。
有古(yǒu gǔ)的意思:有古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表示某事物的历史悠久、古老、有历史价值。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诸公(zhū gō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多用于称呼群体中的人们。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绛守王汝绩在任期间大力兴办学校之举,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情怀。诗人薛瑄以“先生为郡冠诸公”开篇,高度赞扬了王汝绩作为地方长官的卓越才能与贡献。接着,“兴学由来有古风”,指出兴办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传统美德。
“青史无劳称卫飒,黄堂今复见文翁。”这里运用典故,将王汝绩与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卫飒、文翁相提并论,强调其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卫飒和文翁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他们通过兴办学校,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化行古水弦歌内,道在金台俎豆中。”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王汝绩在教育上的成就,通过“化行”、“弦歌”、“道在”等词语,展现了他不仅在物质上兴办学校,更在精神层面上传播了知识与道德,使教育成为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最后,“老我河汾遗教远,相思应与此心同。”表达了诗人对王汝绩教育理念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深远影响的感慨。这句话意味着,尽管时间流逝,王汝绩的教育思想仍然能够跨越时空,影响着后来的人们,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道德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汝绩兴学事迹的赞美,不仅颂扬了其个人的杰出贡献,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期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价值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卜居谢晏公
燕雀赴广厦,鸡鹜就卑栖。
我生共有托,生理与汝齐。
忧患历险艰,转徙疲东西。
常慕蛮与触,所居能自赍。
哀吟蹈楚郊,主人欲招携。
卜筑烦里旅,妇姑免勃溪。
此邦非故乡,习俗素所迷。
颇以羁见忌,得安糁与藜。
下见贤相仁,恤隐逾天倪。
阴德少阳报,眉寿至介圭。
已当受一廛,终身活灌畦。
读离骚
空庭众嚣息,风叶独纷纷。
秋期此时改,感叹坐黄昏。
远怀灵均子,著书为平分。
念尔刚直心,吐兹清丽文。
上嘉唐虞世,下悼商周君。
能与日月争,不能却浮云。
浮云蔽日月,岁暮奈忧勤。
精诚谁谓远,恍惚若相闻。
华山隐者图
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
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
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
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
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
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
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
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
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
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
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
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
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