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钓纶(diào lún)的意思:比喻利用计谋或手段来引诱、诱使他人上当受骗。
非人(fēi rén)的意思:指行为残忍、不人道的人。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家国(jiā guó)的意思:指家庭和国家。表示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忠诚和责任感。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经纶(jīng lún)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愧怍(kuì zuò)的意思:愧怍是指因为自己的过失、错误而感到羞愧和惭愧。
利欲(lì yù)的意思:指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追求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顾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三极(sān jí)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的极端状态或极限。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须是(xū shì)的意思:必须是,必须是如此
学士(xué s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学问非常丰富,知识渊博。
一毫(yī háo)的意思:形容极其微小或细微的事物。
华阳巾(huá yáng jīn)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头巾或头巾上的装饰品,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
- 翻译
- 世间的名利欲望长久以来使人沉沦,只有拥有诗书才不会被视为贫穷。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知识,哪怕有一丝惭愧就失去了人的本性。
学问可以充实国家,即使在困厄中也能像渔夫一样以钓鱼为乐。
我想对黄州的王学士说,你何不借我一块华阳巾,让我过上隐士的生活。
- 注释
- 胥沦:沉沦,陷入困境或沉迷于世俗欲望。
诗书:指文化和知识,这里强调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愧怍:惭愧,内心感到有罪或羞耻。
华阳巾:古代隐士常戴的头巾,象征隐居生活。
-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义山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属于中唐以降文人诗风的延续。诗中的意境和语言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哲学思考。
"世间利欲久胥沦"一句,指的是世俗之中的人们长久地沉迷于物质欲望之中,如同潮水一般不断涌来。这不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
"才有诗书不是贫"则是说,只要拥有文学和知识,即便物质上不富裕,也不算贫穷。这句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财富的重视,以及通过文化修养来提升个人品位的理念。
接下来的两句"三极经纶须是学,一毫愧怍便非人"则表达了对于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强调。"三极"指的是天、地、人,意在强调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与理解;"经纶"则是指古代典籍中的精髓。诗人认为,要通过不断学问来提升自己,任何微小的羞愧和不耻,都不是真正的人格。
"充之家国而天下,穷则江湖一钓纶"这两句,则是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情况下,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与国家、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寄语黄州王学士,不妨借我华阳巾"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赠言。这里的"华阳巾"可能是指某种物品或象征性的礼物,通过这样的交换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和哲学思考,更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独立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