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报恩寺》
《报恩寺》全文
宋 / 朱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道人足迹尘寰坐看筇枝上藓斑。

豢得箨龙千尺就,却教行水空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寰(chén huán)的意思:指尘世间的繁华纷扰、喧嚣浮躁的世界。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筇枝(qióng zh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高大、粗壮。

扫尘(sǎo chén)的意思:清除尘土或积累,比喻清理心灵、除去污垢。

箨龙(tuò lóng)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行水(xíng shuǐ)的意思:指人的行为像水一样,灵活自如,不受拘束。

足迹(zú jì)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的脚步留下的痕迹,也比喻人留下的影响或记忆。

坐看(zuò kàn)的意思:坐着观看,不采取行动。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如道士。
足迹:行走留下的痕迹。
尘寰:人间,世间。
筇枝:竹杖,古人常用竹子制作的手杖。
藓斑:青苔,生长在石头、木头上的绿色苔藓。
豢得:养得。
箨龙:竹笋的别称,因其形状似龙。
千尺:极言其高大。
行水:流水,形容竹子生长时的水分流动。
空山:荒凉或人迹罕至的山。
翻译
道士的足迹遍布世间
静坐观看竹杖上青苔斑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在报恩寺中修行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生活的深刻体悟和艺术加工。

"道人足迹扫尘寰"一句,以“扫”字领起,既形象地表达了道人的清净无为,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坐看筇枝上藓斑"则是描绘道人静坐在竹林中观赏苔藓的景致,通过对细微之物的观察,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欣赏和敬畏。

接着,"豢得箨龙千尺就"一句,"豢得"意指获得或捕捉,"箨龙"通常象征着山川之精,"千尺"则形容其长而蜿蜒。这里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界的风景与道教中神秘的生物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敬仰。

最后,"却教行水绕空山"一句,以"却"字转折,"教"字则包含了一种引导或指示之意。"行水"常被用来比喻心灵的清澈与流动,而"绕空山"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写。这句话通过将水的流动与山的环绕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道人的眼光,将报恩寺的自然美景与宗教修行的精神内涵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既幽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

作者介绍
朱松

朱松
朝代:宋

朱松(1097一1143)字乔年,号韦斋,朱熹之父,祖籍徐州府萧县人,宋绍圣四年生于徽州婺源(江西婺源),宋绍兴十三年卒于建州城南环溪,葬于崇安五夫里,享年四十六。宋重和元年戊戌登进士,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侨寓建阳(今属福建)崇安,后徙考亭。历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职,世称吏部郎府君,赠通议大夫,封粤国公,谥献靖祀入圣庙。后因极力反对权相秦桧议和,贬任江西饶州知州(治今鄱阳),未至任病逝。
猜你喜欢

观物四首·蝉

乱蝉凄咽不复高,逢秋辄作升木号。
老夫触热思静卧,夕阳畏见声嘈嘈。
客来画册夸莫二,伐木驱蝉蝉不至。
不辞来岁无繁阴,正恐先为斧斤费。

(0)

清宫词一百首

清晓鸣鞭下禁除,迎阳红日耀金铺。
铺臣赐坐宣儒馆,同阅观文鉴古图。

(0)

问道宜兴二首

粹仪夹绽盛花钿,人说先朝祀玉仙。
罨画有溪春不老,炼丹无灶古空传。
乞灵剩拟羞苹藻,养性何劳学汞铅。
书合苍龙应不远,为君重写白云篇。

(0)

小春六花·芙蓉

人道秋来不似春,芙蓉特地张吾军。
红妆绿水照清夜,彩仗青旗朝大昕。
吴阵绮罗千队拥,秦川锦绣五花群。
可怜倚袖清霜上,日薄云轻醉未醺。

(0)

五年不治笔研奉诏起家是日始草辞免奏旋假书

五年尺牌大笺天,一日除书到枕边。
感欲宣心笔无语,恩惭糊口鼎余饘。
说骖尚恐传音误,书马还思羽札便。
烛{拖去扌加火}烧残人未寝,却输铃下惬安眠。

(0)

小春六花·小桃

霜晴著物利于刀,漏泄阳和是小桃。
春色已看九重醉,秋风不管十分饕。
青枝似惬乌栖月,红浪不翻龙化涛。
稼艳自同时节异,夫君於此见清高。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