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台临钓渚,遗像在苍烟。
有客随槎到,无僧依树禅。
这首诗描绘了游历钓台时所见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宁静美。
首联“古台临钓渚,遗像在苍烟”,以“古台”、“钓渚”、“遗像”、“苍烟”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古朴而幽静的画面。古台矗立于水边,仿佛见证了无数过往的历史;遗像在苍茫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重。这两句通过对比与象征,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颔联“有客随槎到,无僧依树禅”,进一步描绘了人物活动与内心状态。诗人想象着有远方的客人乘着木筏来到此地,或许是为了追寻历史的足迹或是寻求心灵的宁静。而“无僧依树禅”则暗示了这里可能曾有过僧侣在此修行,他们或已离去,留下一片静谧与深思的空间。这两句通过“有”与“无”的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颈联“风尘侵祭器,樵猎避兵船”,描绘了历史变迁带来的痕迹。祭器被风尘侵蚀,象征着曾经的祭祀活动已成过往;而樵夫和猎人在躲避战乱的船只旁忙碌,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的主题。
尾联“应有前朝迹,看碑数汉年”,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诗人认为,在这片土地上,一定留下了前朝的遗迹,通过石碑上的文字可以追溯数百年的历史。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钓台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珠宫孕魄。趁怒潮乍归,玉堕沙碛。
蜒雨腥风,瓜艇破帆如织。
流涎不数江瑶柱,笑厨娘、纤手难擘。
筱筐鱼市,霜锋奏响,乳膏香溢。旧曾听、吴儿叹息。
道便解烹鲜,还住江北。蚬白蚶红,偏占早春芳席。
扬州路杳秋蔬冷,几思量、腻脂琼液。
暗留文壳,燕支戏和,镜台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