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七》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七》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茅屋冻将压,柴扉寒不开。

交朋几竿竹,兄弟数枝梅。

渡口月初出,沙头人正回。

客居自在岁事亦相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柴扉(chái fēi)的意思:指家中的大门或门扉。

渡口(dù kǒu)的意思:渡口是指过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

交朋(jiāo péng)的意思:与人结交朋友。

客居(kè jū)的意思:指在外地或他乡居住。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人正(rén zhè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品德高尚。

沙头(shā tóu)的意思:沙地的起伏。

岁事(suì shì)的意思:岁数的事情;年纪大的人的事情

头人(tóu rén)的意思:指在某一领域或团体中担任首要地位的人物。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月初(yuè chū)的意思:指一个月的开始或开头。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翻译
茅屋几乎被严寒压垮,柴门因寒冷而紧闭不开。
交往的朋友只有几竿竹子相伴,兄弟之间仅有的是几枝梅花相依。
渡口处月亮刚刚升起,沙滩边的人们正往回走。
虽然客居他乡,生活却别有一番自在,岁月的变迁也在催促着时光流逝。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屋。
冻将压:几乎被冻得要塌。
柴扉:木制的门。
寒不开:因寒冷而无法打开。
交朋:交往的朋友。
竹:竹子,象征清高和坚韧。
兄弟:亲人兄弟。
梅:梅花,寒冬开放,象征坚韧不屈。
渡口:河边的渡口。
月:月亮。
出:升起。
沙头:沙滩边。
客居:寄居在外。
殊自在:非常自在。
岁事:一年的事务。
相催:相互催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孤独的生活场景。开篇“茅屋冻将压,柴扉寒不开”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严寒和贫困的情境,茅屋因为积雪而几乎要塌陷,柴门因寒冷而难以推开,给人一种生活艰辛的感觉。

接着“交朋几竿竹,兄弟数枝梅”两句,则通过竹子和梅花表达了对友情和手足之情的珍视。在严冬中,竹子和梅花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诗人对于朋友和家族的深厚情感。

“渡口月初出,沙头人正回”两句,描绘了一幅夜色渐浓、人们返回家中的景象。渡口的月亮刚刚升起,而岸边的人们则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中,给人一种归属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客居殊自在,岁事亦相催”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流离失所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尽管身处异乡,但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一份从容与自得,同时也意识到时光不等人,岁月匆匆,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坚韧和对生命流转的深刻领悟。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琏监寺·其一

烹金炉里脱胚腪,妙斲初无斧凿痕。

汝质自成瑚琏器,我侬甘作破沙盆。

(0)

颂古五十五首·其四十八

十年不作觚棱梦,一旦来从帝苑游。

召对金鸾酬一问,布衣脱下便封侯。

(0)

赞朝阳穿破衲待月了残经·其一

一衲三冬,千针万线。日影上三竿,眼力增一半。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三十八

院无大小,众无多寡。

有个折脚铛儿,要人提上挈下。

不堕功勋,不触风化,千里追风看良马。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七

不坐空王殿,不挂本来衣。

何须便恁么,切忌未生时。

(0)

赠通禅客

龙墀问法动天颜,天赠黄金一万钱。

打得衲僧公验正,通禅依旧是通禅。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