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雨》
《喜雨》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骤涨阶前可泛舟,天低近屋火云收。

竹户纸窗洒洒,葛衫纱帐冷脩脩。

秋馆梧桐羁客恨,春郊杨柳少年愁。

移得此声来六月人人喜色眉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泛舟(fàn zhōu)的意思:指乘船在水面上自由行驶,泛指自由自在地行动。

火云(huǒ yún)的意思:形容火势熊熊腾起的样子。

羁客(jī kè)的意思:指被束缚在某个地方不能自由行动的人。

客恨(kè hèn)的意思:指客人对主人的怨恨或不满。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眉头(méi tóu)的意思:指眉毛的皱纹,表示愁苦、忧虑、不满或疑虑之情绪。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洒洒(sǎ sǎ)的意思:形容数量多且连续不断。

纱帐(shā zhàng)的意思:指夫妻感情和睦、恩爱的象征。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喜色(xǐ sè)的意思:指人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杨柳(yáng liǔ)的意思: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纸窗(zhǐ chuāng)的意思:指纸做的窗户,比喻虚有其表,不真实或脆弱的东西。

骤涨(zhòu zhǎng)的意思:形容价格、数量等迅速增长。

竹户(zhú hù)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简陋住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雨后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感官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自然美景的喜悦。

“骤涨阶前可泛舟”一句,表现了突如其来的雨水使得阶前成为了可以泛舟的小河,这种意象既有趣味性,又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突发事件的乐观态度。紧接着,“天低近屋火云收”,则描绘了一场雨后天空变得低沉,家中的烟火被收拢起来的情景,给人一种温馨和安全感。

“竹户纸窗清洒洒”、“葛衫纱帐冷脩脩”两句,用了清凉脆弱的字眼来形容雨后的空气,通过竹制的门户、纸糊的窗子,以及用植物织成的衣物和薄纱做成的帐子,传达出一种淡雅而又带有冷意的感觉。

接下来的“秋馆梧桐羁客恨”、“春郊杨柳少年愁”两句,则通过树木的变化来反映季节更迭和人的情感。秋天里,梧桐叶落,可能让旅人感到些许寂寞;而春日里,杨柳依旧带着一些对青春岁月的留恋与忧愁。

最后,“移得此声来六月”一句,诗人似乎是在表达一种期待和喜悦,因为雨水到来的声音在六月之时尤为珍贵。紧接着,“人人喜色上眉头”,则是对整个景象的总结,每个人都因这场及时雨而感到心情舒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以及在风雨交加中的乐观与豁达。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高平县东私路

侵侵槲叶香,木花滞寒雨。

今夕山上秋,永谢无人处。

石溪远荒涩,棠实悬辛苦。

古者定幽寻,呼君作私路。

(0)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故台苍颉里,新邑紫泉居。

岁在开金寺,时来降玉舆。

龙形虽近刹,鸟迹尚留书。

竹是蒸青外,池仍点墨馀。

天文光圣草,宝思合真如。

谬奉千龄日,欣陪十地初。

(0)

若耶溪

岚光花影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

倾国美人妖艳远,凿山良冶铸炉深。

凌波莫惜临妆面,莹锷当期出匣心。

应是蛟龙长不去,若耶秋水尚沈沈。

(0)

秋晚登古城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遰孤烟生。

霞景焕馀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0)

洗脚亭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

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

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

送君此时去,回首泪成行。

(0)

赠梅处士

早闻声价满京城,头白江湖放旷情。

讲易自传新注义,题诗不著旧官名。

近移马迹山前住,多向牛头寺里行。

天子如今议封禅,应将束帛请先生。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