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哉讥谤者,诳口而信耳。
当忧十八隔,罚此缪语绮。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偏见和流言蜚语的不屑与抗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内心道义坚守的坚定信念。诗中的“所嗜人不得,一物百非是”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喜好之事,即使不被他人理解或接受,也绝不改变自己的立场。这种坚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独立的人格魅力。
“犹有尊中酒,道胜无敢毁”则进一步说明,在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攻击时,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足,以酒为伴,以道为盾,不畏任何诋毁。这里的“道”不仅指道德准则,更包含了诗人对真理、正义的追求和坚守。
接下来的“彼哉讥谤者,诳口而信耳”两句,是对那些传播流言蜚语、以讹传讹之人的直接批判。诗人认为这些人的话不可信,只是在欺骗自己的耳朵,暗示他们的话语毫无价值,无法动摇诗人的信念。
最后,“当忧十八隔,罚此缪语绮”则可能是在强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诗人也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这里的“十八隔”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重重困难或障碍,而“缪语绮”则是对那些错误言论的讽刺,表明诗人对这些言论的不屑和对其本质的揭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面对外界压力时的坚韧不拔和对内心道义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作品。
渊明乃畸人,游戏于尘寰。
南窗归徙倚,宇宙容膝间。
岂不念斗米,折腰谅匪安。
是非无今昨,飞倦会须还。
国器青云姿,逸志追孔鸾。
曲肱数椽底,尚友千载前。
规模琴书室,料理松菊缘。
心游万物表,了觉函丈宽。
念君方适越,昔至谁云然。
要知丘壑志,本出轩裳先。
琐闼丽宸居,追飞不云艰。
回车莫待远,泉石闻此言。
凛凛冰霜嚼齿牙,沈沈清夜咏檐花。
摩云气逸干星斗,落纸词妍带绮霞。
醉扫麝煤奔渴骥,困纡象管引秋蛇。
拟寻红树赓诗社,却日挥戈不许斜。
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
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
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
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
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
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
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
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
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
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
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
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
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
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
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
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
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
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
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
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
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
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
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
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
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答普贤梦石纪梦授观音偈》【宋·释慧空】补陀大土观世音,位超灌顶佛长子。不取正觉不涅槃,大慈悲等众生界。以如幻智入我梦,示身为石令我取。入手光严觉即无,无中度我观音在。俄而梦石一信通,授我大士栴檀像。空无定居懒惰久,礼敬供养心常疏。云何大士与梦石,不付他人惟付我。譬如良医视患众,各随其病授其药。空今病处正在懒,是故二彼用同时。慈力欲我如观音,一身普现一切处。辩才欲我如梦石,一法圆成一切义。懒无根蒂当处平,道有萌芽随念长。仰观仁意乃我愿,敢不再拜而钦承。惟愿菩萨大慈悲,受我少分之供养。戒品为香万行花,勇猛为幢坚固座。愿云定水功德山,慧灯智日清凉月。所陈妙乐皆法喜,所列珍羞尽禅悦。一一遍满虚空界,念念出我清净心。心无所住供亦然,是则名为无尽供。普愿我等诸佛子,见佛尽作如己想。而无彼己同异心,乃至梦中亦如是。虽恒观世间如梦,而能广作诸佛事。虽常观诸法如幻,而能力转大法轮。当知如梦如幻法,非眼境界惟智境。东山说偈梦石纪,见者悉成无上觉。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4167c6cba743b9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