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精(bù jīng)的意思:不专心、不用心
发问(fā wèn)的意思:提出问题或询问意见
方外(fāng wài)的意思:方外指的是离开尘世纷扰的世外桃源,也可以表示远离俗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还如(hái rú)的意思:如同,好像
机悟(jī wù)的意思:指人的悟性高,聪明敏捷,能够迅速理解事物的真相或道理。
精专(jīng zhuān)的意思:指某一领域或技能上非常专精和精通。
利名(lì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利,追求声望和利益
慕道(mù dào)的意思:对道德、知识、学问等感兴趣并追求的意愿。
三业(sān yè)的意思:指农业、工业、商业三个主要产业。
善缘(shàn yuán)的意思:善缘指的是良好的缘分或者好的因缘关系。
通达(tōng dá)的意思:通达指的是心灵互通,思想理解得快而深入。
外用(wài yòng)的意思:指用在外面,不在内部。也指用在外部的,不用在内部的。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忘机(wàng jī)的意思:指人忘却尘世间的纷扰,心无挂碍,达到超脱的境界。
威仪(wēi yí)的意思:指人的威严和仪态。
性相(xìng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本性或性格。也可指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相投或不合。
玄微(xuán wēi)的意思:玄微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深奥微妙、难以捉摸的特性。
语默(yǔ mò)的意思:指言语缄默,不说话或保持沉默的状态。
真诠(zhēn quán)的意思:真实地阐释或解释事物的真实本质或真相。
- 翻译
- 忘却世俗之心后见到真理之教诲,对修行之道充满敬仰并以善行建立联系。
言语行动只在世间之外发挥作用,深入理解微妙的奥秘会更加坚定。
名利的诱惑如同梦境,回归本性与实相则像猛烈的泉水冲刷。
在三业(身、口、意)中提问寻求答案,务必不让任何法门变得不专注。
- 注释
- 忘机:忘却世俗之心。
真诠:真理之教诲。
慕道:对修行之道的敬仰。
善缘:善行的联系。
语默:言语行动。
方外:世间之外。
玄微:微妙的奥秘。
弥坚:更加坚定。
利名染著:名利的诱惑。
性相:本性与实相。
猛似泉:猛烈的泉水。
三业:身、口、意。
万法:所有法门。
精专:专注。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缘识》(其五),出自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赵炅之手。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禅宗诗歌,透露出作者对于佛法修行的深刻体悟和个人感受。
“忘机悟既见真诠”,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忘却世间繁杂之事,直接洞见到佛法的真髓。
“慕道威仪立善缘”,这里展示了诗人对于修行佛道所需的庄严威仪,以及通过这种行为建立良好因缘的心愿。
“语默但教方外用”,此句强调了禅宗中“不立文字”的传统,即真正的教诲超越语言和文字,直接指向心性。
“玄微通达自弥坚”,诗人表达了对深奥难懂真理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自然而然、坚固不移的。
“利名染著还如梦”,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功名富贵的看法,认为这些都是虚幻,如同一场梦境。
“性相归来猛似泉”,这里则形象地表达了心灵向本真自性的回归,这个过程既自然又强劲,如同泉水般涌出。
“三业之中堪发问,勿令万法不精专”,诗人在此提出,在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业力时,应当审慎地提问,不要让万事万物都不能得到精准而专注的处理。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禅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修行的理解与体验,以及对世间名利的超脱态度。赵炅在此用词朴实无华,却又蕴含深意,反映出北宋时期文人对于内心世界探索的热情和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