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鼓琴(gǔ qín)的意思:指用手指或器物敲击琴弦,比喻引导、激发或推动别人做某事。
国士(guó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华的人
汉皇(hàn huáng)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朝皇帝,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权势和统治力。
结庐(jié lú)的意思:搭建房屋;建造房屋。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濯濯(zhuó zhuó)的意思:形容水流清澈、洗涤干净的样子。
写貌(xiě mào)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写实、逼真,也形容描绘事物的细致入微。
豫期(yù qī)的意思:等待的时期;期待的时刻
紫阳(zǐ yá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紫色阳光,比喻祥瑞、吉祥的兆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鹿的自然状态与社会角色,充满了对鹿的赞美与敬意。首句“甡甡常在泽,濯濯亦游畿”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鹿群在水泽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它们或在水中嬉戏,或在郊野游荡,展现了鹿的自然本性和生命力。接着,“写貌偏宜画,徵名屡见诗”则从艺术与文学的角度赞美鹿,认为鹿的形态适合被画家捕捉,其名声也常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体现了鹿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汉皇刻牌日,国士鼓琴时”这一句将鹿与历史人物相联系,通过“汉皇”(指汉武帝)与“国士”(泛指杰出人才)的典故,进一步提升了鹿的形象,暗示鹿在古代文化中可能象征着某种高尚品质或理想人格。最后,“李渤结庐处,紫阳早豫期”则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与鹿的关联,李渤是唐代著名学者,而“紫阳”则可能是指宋代哲学家朱熹,这里或许暗含了鹿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与推崇的意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鹿的自然生活、艺术表现、历史象征的描绘,展现了鹿在中国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与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鹿的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其二
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
飔飔杨柳风,穰穰樱桃雨。
年芳苦沈潦,心事如摧橹。
金犊近兰汀,铜龙接花坞。
青葱建杨宅,隐辚端门鼓。
綵素拂庭柯,轻毬落邻圃。
三春谢游衍,一笑牵规矩。
独有恩泽侯,归来看楚舞。
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东林气微白,寒鸟急高翔。
吾亦自兹去,北山归草堂。
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萧萧过颍上,昽昽辨少阳。
川冰生积雪,野火出枯桑。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
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