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
未痊张籍眼,不废贯休诗。
几年修净业,喜近白莲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顾逢所作的《寄白莲寺隆虚岩》,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和学习的敬仰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首句“人自菁山出”,以“菁山”象征高洁的品质或精神源头,表明人从内心深处寻求智慧。接着,“先须问老师”强调了学习佛法时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未痊张籍眼,不废贯休诗”运用典故,张籍和贯休都是唐代著名诗人,这里借指优秀的文学传统。诗人表示即使自己尚未完全领悟佛法,也不会忽视文学的熏陶,体现了诗人的博学多才。
“课佛轮珠滑,翻经破帽攲”描绘了僧人在研读佛经时的专注与虔诚,即使衣着简朴,帽子歪斜,也无暇顾及外在形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修行者的禅定与执着。
最后两句“几年修净业,喜近白莲池”表达了诗人长期致力于清净修行的成果,以及对白莲池(佛教中常用来象征纯洁)的亲近,寓意心境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深入理解和追求。
日入林壑晦,乳犬吠檐隙。
下榻爇兰膏,邂逅沧浪客。
菰条贯溪鲂,瓦瓶挈村醳。
傲睨不作礼,苍霞飘短掖。
班坐肆吟笑,河汉倚寒席。
墟落交广风,松篁自相戛。
优游尘外怀,秉此杯中适。
第觉五情爽,冥然会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