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薄寒(bó hán)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但寒冷程度不深。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范蠡(fàn lǐ)的意思:指胸怀宽广,志向高远的人。
封留(fēng liú)的意思:指封存、保留。
匡山(kuāng shān)的意思:指纠正错误、改过自新,使人重新回到正道上来。
帘栊(lián lóng)的意思:指窗帘和窗棂,形容家境贫寒。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乾漠(qián mò)的意思:干燥荒凉,没有水源,没有生机。
人立(rén lì)的意思:指人站立的姿势,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直立,意味着人的威严和坚定。
三秋(sā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用于形容等待的时间很长。
山北(shān běi)的意思:指山的北面或者北方。
丝管(sī guǎn)的意思:丝管是一个形象化的词语,用来形容声音细腻、柔和、悦耳动听。
天色(tiān sè)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或天气的变化。也用来形容天色的明暗、亮度。
雅宴(yǎ yàn)的意思:指高雅的宴会或盛宴。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昨宵(zuó xiāo)的意思:指昨天晚上,表示过去的时间。
- 鉴赏
这首《滕王阁》由明代诗人梁以壮所作,描绘了滕王阁在薄寒天气中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句“薄寒天色照帘栊”,开篇即以“薄寒”点出季节特征,天色微凉,光线透过帘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草木初乾漠漠中”,进一步描绘了初冬时节草木干燥、大地辽阔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感觉。
“万里唐封留一瓦”,此句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其中,滕王阁虽为后世建筑,却承载着唐代文化的印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接着,“三秋人立听高鸿”,则通过想象在深秋时节,人们站在滕王阁上聆听鸿雁南飞的声音,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烟云影入匡山北,丝管声流范蠡东”,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烟云与丝管声,自然与人文,分别象征着自然界的静美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同时也暗示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
最后,“雅宴不逢阎伯屿,半帆徒有昨宵风”,表达了对未能亲临滕王阁雅集的遗憾,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滕王阁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饭茨菰岭下
群山赴海昏,槎枒入虎吻。
日行万峰巅,豁达了无蕴。
舆人汗流踵,屡憩忘远近。
幸逢前峰雨,昨已洗尘坋。
茨菰岭下路,芳草细絪缊。
紫沙繁杂英,娇花类蠲忿。
佳人在幽谷,嫣然见红粉。
人生寡所营,荣落看朝槿。
胡为困行役,劳生速杯堇。
去矣归草堂,南山誓终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