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香陋语应已闻,罗筏宁论几千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博山(bó shān)的意思:形容人学识渊博,知识丰富。
尘垢(chén gòu)的意思:指尘土和污垢,比喻极其微小的错误或过失。
都梁(dōu liáng)的意思:指人的心地纯洁,没有丝毫污点。
芬芳(fēn fāng)的意思:指香气扑鼻、芳香宜人的意思。
官身(guān shēn)的意思:指担任官员的身份。
经行(jīng xíng)的意思:指行经、经过。
空中(kōng zhōng)的意思:形容虚构的事物,没有实际基础。
妙香(miào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色空(sè kōng)的意思:指外表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虚假空洞,没有实际内涵或价值。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苏合(sū hé)的意思:指事物和谐统一、协调一致。
天香(tiā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香味浓郁。
天人(tiān rén)的意思:指人与天之间的关系,也表示人的品德高尚、超凡脱俗。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无漏(wú lòu)的意思:没有遗漏,没有疏漏
无量(wú liàng)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大,无法计量。
无际(wú jì)的意思:没有边界,没有尽头
现前(xiàn qián)的意思:指事物出现或显露出来。
香婴(xiāng yīng)的意思:形容婴儿的体味香气扑鼻,也可比喻小孩子的可爱和纯真。
香严(xiāng yán)的意思:形容香气浓烈,非常香
香界(xiāng jiè)的意思:指美好、幸福的世界或境地。
香地(xiāng dì)的意思:指环境优美、富饶的土地或地方。
熏陶(xūn táo)的意思:指通过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品德、思想、修养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氤氲(yīn yūn)的意思:指烟雾、气体等在空气中弥漫蔓延的样子。
应缘(yìng yuán)的意思:根据缘分或机缘的安排,顺应自然而发生的事情。
缘来(yuán lái)的意思:表示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关联或联系是由于缘分所带来的。
苑囿(yuàn yòu)的意思:指皇家园林或贵族的花园,也泛指宽阔的园林。
宰官(zǎi guān)的意思:指权力骄横,欺压百姓的官员。
真天(zhēn tiān)的意思:真实的天空,指事物的本质、真相或真实的情况。
众香(zhòng xiāng)的意思:指众多芳香气味。
总持(zǒng chí)的意思:指全面掌握,统筹兼顾。
无量寿(wú liàng shòu)的意思:指寿命极长久,没有限定的寿命。
一炷香(yī zhù xiāng)的意思: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只能烧一炷香的时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香的神圣与庄严,以及它在佛教仪式中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上方有国名众香”,暗示着一个充满香气的世界,这与佛教中描述的净土世界相呼应。经行苑囿皆芬芳,强调了香气弥漫的环境,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世人岂识天香界,但知苏合及都梁”两句,对比了世俗对香气的认知与佛教中更高层次的香气体验。苏合和都梁是古代的香料名称,此处用来指代一般的香气,而“天香界”则代表了超越世俗的神圣香气。
“博山氤氲吐微窦,一炷香婴净尘垢”描绘了香炉中香烟袅袅升起,净化心灵的场景。这里的“博山”可能指的是香炉的形状,而“一炷香”则是点燃的香,其烟雾能清除内心的尘埃,象征着心灵的净化。
“散成五色空中云,持献现前无量寿”则进一步描述了香气化为五彩祥云,向佛献礼,寓意着对生命的祝福与对永恒的追求。
“我公宿悟香严因,应缘来现宰官身”表明了诗人认为某位高僧通过前世的修行,得以在今生以官员的身份出现,继续传播佛法。
“妙香密圆證无漏,总持不动真天人”赞扬了这位高僧通过妙香的引导,证得无漏之果,成为不动的真天人,即达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
“熏陶四海看无际,便是经行众香地”表达了这位高僧的影响深远,如同香气弥漫四海,无边无际,成为了行经之处的众香之地。
最后,“献香陋语应已闻,罗筏宁论几千里”则可能是对某位尊者的敬意,表示即使远隔千里,其教诲与功德也如同香烟般飘散四方,深入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香在佛教仪式中的神圣地位,以及它对净化心灵、传递智慧和连接众生的作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游铁尖山得怪石欣喜过望率成五古
选花欲其美,选石欲其丑。
平生蓄此念,郁郁十年久。
东向泰山奔,西入华山走。
到处必搜寻,当意一无有。
何图失意间,奇礓忽入手。
权作石友看,摩挲日八九。
人怪嗜好偏,冁然开笑口。
胡不类而类,胡非偶而偶。
唤我作米颠,我亦公然受。
石若再能言,谓我为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