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亿(bǎi yì)的意思:指数量巨大、极其庞大的数量。
百千(bǎi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目繁多。
百非(bǎi fēi)的意思:指百种错误、错误纷呈。
波波(bō bō)的意思:形容水面波动不平静,也可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不羡(bù xiàn)的意思:不嫉妒别人的成功或优点。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大圆(dà yuán)的意思:指情况或形势非常顺利,没有任何困难或障碍。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对面(duì miàn)的意思:指与自己相对或相对立的位置或方向。
凡圣(fán shèng)的意思:指每一个圣人或名人都有不足之处,没有完美的人。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分身(fēn shēn)的意思:分身指一个人同时出现在不同地方,具有多个身体。
佛陀(fó tuó)的意思: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也可以泛指佛教。
何劳(hé láo)的意思:表示不必费力、无需劳累,也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必为他人操心或劳心。
唤作(huàn zuò)的意思:指某物或某人被称为另外一种事物或另外一个人。
浪波(làng bō)的意思:指水波起伏的样子,比喻事物起伏不定、变化不居的情况。
灵源(líng yuán)的意思:指智慧、才能的源泉或根本。
落落(luò luò)的意思: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高雅、自信从容。
明珠(míng zhū)的意思:指非常宝贵的东西或人才。
千般(qiān bān)的意思:形容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人中(rén zhōng)的意思:指人的面部中央位置,也指人的品德、才能等在同类中的突出地位。
日用(rì yòng)的意思: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用品。
如意(rú yì)的意思:符合心意,符合愿望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三千(sān qiān)的意思:形容非常多,数量巨大。
识得(shí de)的意思:指能够认识、理解某种事物或情况。
时变(shí biàn)的意思:指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四生(sì shēng)的意思:四生指的是四个生命阶段,即生、老、病、死。
四句(sì jù)的意思:四句指的是四个句子,通常用来形容一段话或文章的内容简洁明了。
万般(wàn bān)的意思:形容种种各样、无穷无尽。
无始(wú shǐ)的意思:没有起始点或起源,指事物没有开始的时候。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二(wú èr)的意思: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意珠(yì zhū)的意思:比喻有才智、聪明过人的人。
一灵(yī lí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一下子变得灵活、敏捷或有活力。
隐现(yǐn xiàn)的意思:指事物暂时隐蔽或消失后又重新显现出来。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圆镜(yuán jìng)的意思:指圆形的镜子,比喻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貌的人或事物。
真珠(zhēn zhū)的意思:指珍贵、宝贵的东西,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事物。
逐物(zhú wù)的意思:追求物质财富和享受。
作性(zuò xìng)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品质。
如意珠(rú yì zhū)的意思:如意珠是一个比喻,表示能够满足心愿和希望的宝贝。
- 注释
- 落落:分散、众多的样子。
明珠:珍贵的珠子,比喻佛法或真理。
耀:闪耀。
百千:形容数量极多。
森萝:森林中的藤蔓,比喻纷繁的景象。
万像:万物的形象。
光透:光线穿透。
三千:佛教用语,指大千世界,包括小千、中千、大千。
越:超过。
大千:最大的世界单位。
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佛教中生命的四种形态。
六类:指众生的六大类别,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一灵源:共同的灵性源头。
凡圣:平凡人与圣人。
闻:听说。
羡:羡慕。
瞥起:一瞬间,突然。
心求:心中追求。
浑不见:完全看不见。
对面看珠:直接面对宝珠。
看珠:直视宝珠。
不识珠:不认识宝珠的真正价值。
寻珠逐物:寻找宝珠却追逐外物。
逐物:追求外物。
当时变:在过程中迷失。
千般万般:各种各样的。
况珠喻:用来比喻宝珠的各种情况。
珠离百非:宝珠超越一切错误和非议。
超四句:超越语言文字的限制。
只这:正是这个。
珠生是不生:宝珠的存在超越了生与不生的概念。
如意珠:能满足一切愿望的宝珠。
大圆镜:比喻清净无垢、能映照一切的智慧。
性:本性,真如。
分身百亿:佛菩萨化身无数。
我珠分:我的宝珠也如此分布。
无始:没有开始的时间。
本净:原本就是清净的。
日用:日常生活中。
真珠:真实的宝藏,比喻佛性。
佛陀:觉悟者,佛教创始人。
何劳:何必辛苦。
浪波波:比喻徒劳无益的努力。
隐现:显现与隐藏。
则今:现在,当前。
无二相:没有区别,统一的真相。
识得摩:能够认识并理解它。
- 翻译
- 明珠璀璨如繁星,万千景象如镜中之林。
光芒穿越无量世界,涵括众生六道,同归一灵之源。
无论凡人圣者,谁不羡慕此珠,但心动欲求却视而不见。
面对宝珠却不识其真,追求外物令当下迷失。
以万千比喻形容此珠,超脱一切是非,超越言语描述。
此珠之生非生,非无生而驻留。
如意珠、大圆镜,也有人称之为本性。
分身亿万,我之宝珠亦如此分遍,自无始以来纯净至今。
日常所用即真佛,何必追逐外物徒增波折。
显隐之间无二相,对面识珠即是悟。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弄珠吟》,作者是唐代的僧人慧藏。这是一首以禅宗思想为主题的诗,通过对佛珠的咏叹来表达禅修的境界和悟道的心得。诗中充满了深奥的佛学概念和精妙的禅机。
"落落明珠耀百千,森萝万像镜中悬。光透三千越大千,四生六类一灵源。" 这几句描绘了一串璀璨的佛珠在阳光下闪耀如同众多星辰,映照在镜中的影像是无数的生命形象,象征着佛法普照一切,而这股智慧之光则穿透了世间的一切,涵盖了四生六道所有众生的根本灵魂。
"凡圣闻珠谁不羡,瞥起心求浑不见。对面看珠不识珠,寻珠逐物当时变。" 诗中表达了凡人和圣者的共同向往,那就是追求这颗象征智慧的佛珠,但由于心识不清,即使在眼前也难以真正领悟它,只能在物质世界中徒劳地寻找,结果只是随波逐流的改变。
"千般万般况珠喻,珠离百非超四句。只这珠生是不生,非为无生珠始住。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人中唤作性。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 这段诗文通过多种比喻来表达佛珠的深义,它超越了世间的对立和限制,不生不灭,既是禅者的理想境界,也象征着清净无染的自性。诗中还提到“如意珠”和“大圆镜”,这是指能够随心所欲实现一切愿望的珍宝以及能照见万物真实相的智慧镜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与这颗佛珠之间的不二法门,以及自性本来的清净无染。
"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隐现则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摩。" 诗尾部分强调了对真实智慧的追求和体认,这颗佛珠象征着佛陀的智慧,不需要在世间的物质世界中寻找,应直接以禅定的方式去领悟。诗人还表达了对一切现象隐显之间无二无别的理解,以及面对这颗佛珠时能够真正识得和体证到禅宗中的“摩诃”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佛珠,展示了一种超越世间对立、追求本真自性的禅修之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