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草荒(cǎo huāng)的意思:指因长期不耕种而导致土地荒芜,无法生长植物的现象。也用来比喻某种资源的匮乏或浪费。
出地(chū dì)的意思:指从地下或地底下出来。
发哀(fā āi)的意思:表达悲伤、哀痛之情。
芳心(fāng xīn)的意思:指对某人深深地爱慕之情。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化行(huà xíng)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有所改变,转化为更好或更高尚的状态。
累七(lèi qī)的意思:疲劳过度,非常疲累
累累(lěi lěi)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到不可胜数或积累到极大的程度。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美人(měi rén)的意思:指容貌美丽的女子,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
迷真(mí zhēn)的意思:迷失真理,不明真相
驱马(qū mǎ)的意思:指驱使马匹前进,比喻推动事物发展或进展。
日暮(rì mù)的意思: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比喻事情接近尾声或即将结束。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铜雀(tóng què)的意思:指古代宫廷中的铜制乌鸦和雀鸟,用来装饰宫殿。比喻官员贪污受贿,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不忠于职守。
翁仲(wēng zhòng)的意思:指夫妻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关系。
西陵(xī líng)的意思:指人们追念故人时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行云(xíng yún)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自如,轻松自在,毫不拖延。
遥见(yáo jiàn)的意思:遥远地看见。
疑冢(yí zhǒng)的意思:指怀疑已经死去的人是否真的死了。
游魂(yóu hún)的意思:指离开尸体的灵魂在世间游荡。
七十二(qī shí èr)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量繁多。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疑冢》,是明代诗人董钥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驱马邺城北,遥见古疑冢”,诗人驾车前往邺城北面,远远望见那些古老的疑冢。疑冢,即帝王死后为防篡位者挖掘而预先建造的假坟墓。这一句既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主题——对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思考。
接着,“累累七十二,出地若丘埇”描绘了疑冢的数量之多,如同连绵的土丘一般。这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后世的恐惧,也反映了其复杂的心境和深沉的忧虑。
“草荒翁仲灭,穴崩鼠狸竦”进一步描述了疑冢的荒凉景象。翁仲,古代陵墓前的石像生,此处象征着帝王的尊严与威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石像生被野草覆盖,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同时,洞穴崩塌,老鼠和狸猫惊慌逃窜,更增添了荒凉与凄凉的氛围。
“筑此竟何为,令人发哀恐”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疑冢存在的疑问与感慨。为什么古人要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建造疑冢?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权力的极度追求还是对未来的深深恐惧?这一问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到悲哀与恐惧。
接下来,“美人悲西陵,芳心杂怨宠”转而描写了一位美人在西陵(古代帝王陵寝)的哀伤与复杂心情。她或许是对帝王的宠爱与荣华的向往,又或许是对权力斗争中的牺牲与痛苦的无奈与哀叹。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游魂化行云,日暮迷真垄”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元素。美人的灵魂化作了飘荡的白云,在黄昏时分迷失在真正的陵墓之间。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对逝去时光和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最后,“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以铜雀台(曹操的行宫)的消失与漳水的涌动作为结尾,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铜雀台曾是繁华一时的象征,如今却已无迹可寻;而漳水依旧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历史的循环。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综上所述,《疑冢》一诗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对历史、权力、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世界,引人深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其四
士师我自出,爽迈凌清秋。
年少不饮酒,昏灯夜问囚。
尔家外大父,听狱代其忧。
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
狱成上府时,稽颡呼张侯。
恕心临缧绁,相盗以戈矛。
无令市死厉,请帝号重幽。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有所叹
达士不可羁,其次远羁绊。
我无达人风,又不能自远。
纷纷随世俗,碌碌走薄宦。
其来或遭驱,其去或被挽。
吾求亦何有,五斗固易办。
不师陶渊明,腰为小儿俯。
由来为贫仕,荣辱何敢辩。
乘田与委吏,孔子不云贱。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