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城作小秦淮道古诗来索佚事答以五绝·其三》
《东城作小秦淮道古诗来索佚事答以五绝·其三》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檗庵博物无匹手记僧腾客事来。

谁教东行寻舍利至今入定未曾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博物(bó wù)的意思: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博览群书

入定(rù dì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舍利(shè lì)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舍利子,也泛指宝贵的东西。

手记(shǒu jì)的意思:手写的记录或笔记。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无匹(wú pǐ)的意思: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独一无二的。

行寻(xíng xún)的意思:行走寻找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僧腾客(sēng téng kè)的意思:指行为举止不端正,没有修养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神秘与深邃,通过“檗庵博物良无匹”一句,展现了高僧博学多才,无人能及的形象。接着,“手记僧腾客事来”则暗示了高僧不仅知识渊博,还善于记录和传播佛法,影响着来访的客人。

“谁教东行寻舍利”这一句,引出了一个关于寻找舍利子的故事,舍利子在佛教中象征着圣者的遗物,具有神圣的意义。这句诗似乎在讲述一个关于探索与追寻的精神旅程,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和对信仰的执着。

最后,“至今入定未曾回”则表达了高僧已经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状态,他进入了冥想的境界,仿佛永远停留在了那个时刻,不再回到尘世。这种描述既是对高僧修行成就的高度赞美,也隐含了对静谧、深远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哲思与神秘色彩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与高僧修行的非凡境界。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梁小庙乐歌二首·其二登歌

光流者远,礼贵弥申。嘉飨云备,盛典必陈。

追养自本,立爱惟亲。皇情乃慕,帝服来尊。

驾齐六辔,旗耀三辰。感兹霜露,事彼冬春。

以斯孝德,永被烝民。

(0)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其十八

我馂惟阜,我肴孔庶。嘉味既充,食旨斯饫。

属厌无爽,冲和在御。击壤齐欢,怀生等豫。

烝庶乃粒,实由仁恕。

(0)

答丘长史诗

宿昔敦远游,名分乃异路。

千里溯波潮,一朝披云雾。

从容舍密勿,缱绻论襟趣。

披文极诋诃,析理穷章句。

明钟信有待,巨海谁能喻。

奔景骤西倾,还途忽东骛。

黄花发岸草,赤叶翻高树。

渔舟乍回归,沙禽时独赴。

宴年时未几,离歌倏成赋。

伊我念幽关,夫君思赞务。

短翮方息飞,长辔日先驱。

曝鳃□□走,逸翮康时务。

握手异沈浮,佳期安可屡。

(0)

登武昌岸望诗

游人试历览,旧迹已丘墟。

巴水萦非字,楚山断类书。

荒城高仞落,古柳细条疏。

烟芜遂若此,当不为能居。

(0)

弹筝奋逸响,新声好入神。

(0)

古诗五首·其二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叹。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程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