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空鱼出藻,果熟鸟窥林。
绝壑苍烟断,危廊败叶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之美。
首联“一径晚来雨,千岩秋正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傍晚时分,细雨轻洒在蜿蜒山径上的画面,同时点明了季节为秋天,山岩在深秋时节显得更为沉稳和深远。这种对比,既营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深邃。
颔联“潭空鱼出藻,果熟鸟窥林”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潭水清澈见底,鱼儿悠然自得地游弋于水草之间,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远处的林间,果实成熟,吸引着鸟儿前来觅食,它们或低飞或跳跃,窥视着林间的美味。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与和谐共生。
颈联“绝壑苍烟断,危廊败叶侵”则将视角转向更深层次的山间峡谷。绝壁深壑之上,苍茫的烟雾缭绕,似乎与天际相接,给人一种神秘而不可测的感觉;而古老的走廊上,落叶堆积,覆盖了整个地面,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复杂,也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尾联“此中堪辟谷,人世信销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摒弃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过上一种接近自然、超脱尘世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