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辞汉廷,贤哉孰能竞。
兹利苟获心,外物焉足病。
卑职(bēi zhí)的意思:指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职位。
不佞(bù nìng)的意思:不愚昧,不愚笨,不愚蠢
不定(bù dìng)的意思:不确定的,没有固定的状态或结果。
冲要(chōng yào)的意思:关键,重要之处
大化(dà huà)的意思:扩大、放大
第恐(dì kǒng)的意思:极其恐惧,非常害怕
栋宇(dòng yǔ)的意思:形容建筑物高大宏伟,具有雄伟的气势。
二疏(èr shū)的意思: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不亲近。
幡然(fān rán)的意思:形容突然之间发生的变化,转变得彻底而迅速。
丰穰(fēng ráng)的意思:指丰富、充盈,形容物质充足、富有。
敢不(gǎn bù)的意思:用于表示对某种行为或决策的肯定和赞同。
高蹈(gāo dǎo)的意思:形容人的行为举止高尚、超凡脱俗。
耕莘(gēng shēn)的意思:勤奋努力,辛勤耕作。
功利(gōng lì)的意思:功利指追求个人利益、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或长远发展的行为。
官政(guān zhèng)的意思:指官员治理国家、管理政务的行为和方式。
过化(guò huà)的意思:指被过分地改变、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性质。
好爵(hǎo jué)的意思: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辉映(huī yìng)的意思:光芒映照,闪耀夺目。
辽海(liáo hǎi)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大海。
流窜(liú cuàn)的意思:指犯罪分子或其他人在不同地方之间频繁转移、逃窜。
平民(píng mín)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与贵族相对。
起敬(qǐ jìng)的意思:对人或事物表示敬意,对其尊重和仰慕。
乔林(qiáo lí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众多人或事物中显得突出、出类拔萃。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人生(rén shēng)的意思:人生犹如一场梦境,转瞬即逝。
生刍(shēng chú)的意思:
亦作“ 生蒭 ”。1.鲜草。《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贤人;贤能。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芻人。”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沉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诗:“停觴一摇笔,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赠王德征》诗:“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4).《后汉书·徐穉传》:“ 郭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礼。瘞尔崇冈,全尔具体。” 明 张煌言 《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悵生芻何处投。”
黍稷(shǔ jì)的意思:黍稷是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也代表着农业丰收和国家富饶的象征。
书社(shū shè)的意思:指书店或书馆。
外物(wài wù)的意思:指外表的东西或物质财富。
无以(wú yǐ)的意思:没有办法;无法;无可奈何
无管(wú guǎn)的意思:不管,无论如何
贤圣(xián shèng)的意思:指智慧高尚、品德崇高的人。
相胜(xiāng shèng)的意思:相互竞争,争胜负。
行止(xíng zhǐ)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行为举动。
要地(yào dì)的意思:重要的地方或位置
重渊(zhòng yuān)的意思:指深深的陷入到困境、危险或痛苦之中。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名为《至潍城》。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思考,以及他对于个人处世态度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乔林则羽栖,重渊必鳞泳。" 这两句通过对鸟类栖息和鱼类游泳的描写,表达了生灵各适其性、各得其所的哲理。
"人生大化中,行止乃不定。" 人生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个人行为和停留都充满不确定性,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耕莘方自乐,幡然荅三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仕途的淡泊态度。
"二疏辞汉廷,贤哉孰能竞。" 诗人提到自己曾经两次上疏辞官,表明他不愿意在朝廷中争斗,这里的“贤哉孰能竞”体现了诗人对于贤才和世俗功利的看法。
"好爵何必萦,卑职在求称。" 诗人认为追求高官厚禄并非必要,只需要恪守本分即可得到赞誉。
"兹利苟获心,外物焉足病。" 这里表达了诗人的满足感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于外界纷争的超然态度。
"潍阳冲要地,书社古云盛。" 诗人描述了潍阳城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这里的“书社”指的是聚集读书人的场所,显示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黍稷既丰穰,栋宇复辉映。" 这两句描绘了潍阳城内物资富饶和建筑宏伟的景象。
"谁云其俗夸,功利务相胜。" 诗人对当时社会上人们相互攀比、追求功名利禄的现状表示出批判态度。
"实敦诗与书,过化赖贤圣。" 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文学和书籍的重视,以及对古代圣贤文化的传承和依赖。
"区区流窜馀,无以赞官政。" 诗人自谦自己的才华有限,无法为当今官府的治理政策唱赞歌。
"政平民乃康,第恐余不佞。" 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安康的期望,同时也担忧自己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或实现这种愿景。
"岂无管幼安,高蹈辽海夐。" 这里提到的是历史上的贤臣管仲,他在《左传》中有“幼安”之说,即对年轻人的关怀和教导,同时也暗指诗人对于远方边疆地区的关注。
"生刍倘可招,敢不深起敬。" 诗人表达了如果能够受到召唤,就会深感荣幸并且给予最高的尊敬。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与思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社会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