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下其室,惊骇暗楹雾。
昭王亦贸骨,冀以得马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感寓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赏心晤为韵(其十)》。诗中通过叶公好龙的故事,寓意对追求虚幻或难以得到的事物的反思。叶公对龙的喜爱只是表面,实际上龙是无法真正相见的,这暗示了人们对于理想或远方的向往可能带来的是失望与惊愕。接着提到昭王以骨交换,期望得到千里马,但最终得到的仍然是普通的马驹,暗指追求过程中的落空和现实的差距。
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世间事物的深刻理解,认为人们往往在追求中忽视了实际,而真正的收获并不一定符合期待。同时,诗中也揭示了相者只看表面,未能识人识物的本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体上,这首诗富有哲理,寓言性强,体现了宋诗的婉转含蓄之美。
折来灞水桥边柳,尽向商于道上栽。
明年三月花如雪,会有好风吹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