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佾(bā yì)的意思:八佾是指古代祭祀时用来承载神像的八种礼器。
班行(bān háng)的意思:指人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行列而行走。
报功(bào gōng)的意思:指报告自己的功绩或功劳,以获得表扬或奖励。
辟雍(pì yōng)的意思:指才德兼备、品行高尚的人。
不许(bù xǔ)的意思:不允许,禁止
朝衣(cháo yī)的意思:指早晨穿的衣服,也比喻一天的开始。
朝命(cháo mìng)的意思:指朝廷的命令或旨意。
刍荛(chú ráo)的意思:指粗浅、肤浅的学问或见识。
大臣(dà chén)的意思: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也用来形容能力高强、才干出众的人。
对越(duì yuè)的意思:相互对待、相互对策、相互制约
俯仰(fǔ yǎng)的意思:低头和抬头的动作,表示对上级或长辈的敬重和顺从。
宫殿(gōng diàn)的意思:宫殿是指帝王居住的宏伟建筑物,引申为豪华富丽的住所或场所。
功德(gōng dé)的意思:指善行、善事所积累的功德。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贯古(guàn gǔ)的意思:指能够贯穿古今,传承久远。
皇明(huáng míng)的意思:指明亮如皇帝的光芒,形容光明正大、光彩照人。
兢战(jīng zhàn)的意思:小心谨慎地战斗或行动。
廊庑(láng wǔ)的意思:指宽敞明亮的廊子和宫殿、庙宇中的宫殿。
李唐(lǐ táng)的意思:指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唐代著名的诗人。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南面(nán miàn)的意思:指朝南的一面,也引申为指朝向权势者的一面。
佩玉(pèi yù)的意思:指佩戴玉器,比喻人品高尚或者具有卓越才能。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报(qiū bào)的意思:指人们秋天收获丰富,有好的报告、好的消息。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神孙(shén sūn)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机智的人。
沈檀(shěn tá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纯洁无瑕,如同檀香一般。
绳绳(mǐn mǐn)的意思:形容事物连绵不断,不绝。
圣子(shèng zǐ)的意思:指被人民所敬仰、崇拜的人物,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圣明(shèng mí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智慧卓越。
世代(shì dài)的意思:世世代代,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素王(sù wáng)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饰或加工的、原始的状态。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太牢(tài láo)的意思:太牢是指监狱中的牢房,也用来比喻囚禁、束缚或局限。
庭阶(tíng jiē)的意思:指家庭的门阶,比喻家境贫寒。
吾道(wú dào)的意思:指自己的道理、原则、信仰等。也表示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受他人影响。
英灵(yīng líng)的意思:英勇的灵魂;英雄的精神。
雍熙(yōng xī)的意思:形容国家或家族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月光(yuè guāng)的意思:指月亮的光,也比喻没有积蓄或手头拮据。
政治(zhèng zhì)的意思:指政治立场、观点或利益之间的分歧和对立。
仲秋(zhòng qiū)的意思: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
逐世(zhú shì)的意思:逐世是指追求功名利禄、追逐世俗荣华富贵的行为。
尊崇(zūn chóng)的意思:尊敬和崇拜。
- 鉴赏
此诗《秋丁陪祀》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描绘了秋季祭祀的宏大场景与庄严气氛。诗中以“吾道贯古今,素王屼宫殿”开篇,点明祭祀活动的历史悠久与神圣性,暗示祭祀对象的崇高地位。接着,“千秋报功德,不逐世代变”强调了祭祀活动对于传承美德、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不受时间变迁的影响。
“刘汉过鲁祠,李唐进南面”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化了祭祀活动的深远意义,同时也暗含了对历代帝王推崇礼制的肯定。接下来,“尊崇至皇明,八佾太牢荐”则直接描述了祭祀仪式的隆重与庄重,八佾舞队与太牢祭品的使用,体现了对祖先及神明的尊敬与虔诚。
“方兹仲秋晨,辟雍事将献”点明了祭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即在仲秋之晨于辟雍进行。随后,“大臣奉朝命,对越俪如见”描绘了官员们遵照朝廷命令,恭敬地参与祭祀的情景,展现了官僚体系的有序运作。
“庭阶佩玉和,廊庑沈檀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祭祀现场的装饰与氛围,佩玉的和谐与沈檀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祥和的环境。最后,“鲰生缀班行,朝衣肃頍弁”则以“鲰生”的自谦,表达了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对这一神圣仪式的敬畏之心,他们的朝衣与头饰都体现出对仪式的尊重。
“英灵俯仰间,心诚自兢战”一句,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在如此庄严场合下内心的震撼与敬畏,以及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接下来,“默惟圣明时,不许他道煽”强调了在圣明时代,人们应遵循正道,反对邪说,保持思想的纯净与道德的高尚。
“斯文日月光,所以政治善”总结了祭祀活动对于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祭祀活动,弘扬了文明与道德,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圣子复神孙,绳绳合师宪”则表达了对后世子孙继承先祖遗志、遵循师法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治洽永雍熙,刍荛罄真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同时认为即使是普通百姓(刍荛)也有着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真诚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与尊重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壮观场面,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道德理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传统、礼仪以及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台怀古·其三黄金台
燕山古北秋嵯峨,西风易水生寒波。
昭王国耻昔未雪,冲冠怒发飘长戈。
千金筑台从隗始,四海风云龙虎起。
铁马朝开七十城,檄书夕报三千里。
新王御极䜛夫兴,火牛迸出如流星。
燕齐反复恨不极,碣石际海烟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