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二首·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衫(bù shān)的意思:指穿着破旧、不体面的衣服。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枯桑(kū sāng)的意思:形容事物荒凉、凋零。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入画(rù huà)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具备了具备了艺术价值,可以被描绘到画中。
野童(yě tóng)的意思:指长在野外、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也用来形容不懂礼貌、举止粗野的人。
移步(yí bù)的意思:移动脚步,改变位置或态度。
有底(yǒu dǐ)的意思:有底指有底气或有把握,表示有自信心或有把握做某件事情。
追程(zhuī chéng)的意思:追赶行程,追寻目标。
- 翻译
- 乡村孩子采摘蔬菜,脚步轻快而稀疏,
旅人赶路多么匆忙,不知何故如此心急。
- 注释
- 野童:乡村小孩。
撷:采摘。
菜疏:稀疏的蔬菜。
移步:轻步移动。
客子:旅人。
追程:赶路。
有底忙:非常忙碌。
茅屋:简陋的草屋。
破时:破旧时。
偏入画:特别适合入画。
布衫:布衣。
洗了:洗净。
晒枯桑:晾晒在枯萎的桑树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热爱。首句“野童撷菜疏移步”,写出了孩子们在田野间撷取蔬菜时那种从容不迫、生机勃勃的情景。“客子追程有底忙”则透露出一种对远方行者赶路的关切,暗示着乡村社会中人们相互关心的氛围。
“茅屋破时偏入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欣赏,甚至是对不完美之物的钟爱。这里的“偏”字用得妙处在于它既可以理解为偶然,也可理解为偏爱,增添了一份诗意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布衫洗了晒枯桑”,则描绘出一幅洗衣晾晒的平凡而温馨的场景。这里的“布衫”和“枯桑”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物象,但在诗人笔下却被赋予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和平凡生活美好的感受,以及他对于生命中简单事物所持有的深厚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