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四》
《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四》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空中了无色,何物名心

不用谈空舌,声闻亦行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用(bù yòng)的意思:不需要、不必要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空中(kōng zhōng)的意思:形容虚构的事物,没有实际基础。

了无(le wú)的意思:形容完全没有,一无所有

名心(míng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追求虚荣和权势。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谈空(tán kōng)的意思:指说话空洞无实际内容,没有实际意义。

无色(wú sè)的意思:没有颜色,指事物没有色彩。

鉴赏

这首诗《听吼堂长老夜讲般若(其四)》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佛法的领悟。

首句“空中了无色”,描绘了一幅空灵、纯净的画面,暗示着世间万物皆为空相,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接着,“何物可名心”一句,引出对心灵本质的探讨,提出在如此空无的世界中,心灵如何定义与存在,引发读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思考。

“不用谈空舌,声闻亦行深。”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深邃与实践的重要性。它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在修行的价值,认为谈论空性虽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去理解和体验佛法的精髓,即“声闻亦行深”。这里的“声闻”指的是佛教中的声闻乘,即通过听闻佛法而证悟的修行者。这句话鼓励人们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更应将佛法融入生活实践,以达到内心的真正觉醒和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和佛教哲学思想,引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理,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精神。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上北刘·其二

三月藤江听子规,桐花细雨湿征衣。

遥知乡里逢寒食,处处人间上冢归。

(0)

菖蒲

三尺青青古太阿,午风池畔荡晴波。

长桥有影蛟龙惧,流水无声昼夜磨。

两叶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愁来只怕西风起,消尽锋铓恨转多。

(0)

题画梅

我观白榆千万树,花绕天河看花去。

仙人不识造化奇,种在江南更沮洳。

蒸翻朔雪冻作香,唤回梦影凝新妆。

梅仙梅仙谁所指,六籍己见数顷筐。

堂堂傅相九天上,商家霖雨来苏望。

化作盐梅鼎更深,从此功名几千丈。

黄金铸鼎未论功,白玉开花鹘神旺。

岳云绕空飞不去,瞥见西湖一千树。

却同天上白榆花,大庾山头更相遇。

诗人穷肩瘦于鹤,长篇短章岂仓卒。

黄昏疏影弄横斜,赋得蓬莱建安骨。

建安诸子昔未赋,北客哀吟楚三户。

屈子无情不肯招,离骚读罢长歌些。

月华辉辉大如斗,浸在寒潭落虚牖。

倒源水冷起青冥,化作盘空好身手。

我观画梅如画龙,变化岂与常流通。

自从瑶台厌丹粉,独立阊阖歌清风。

(0)

巳丑冬日送赵静涵表弟随薛星使出洋二首·其一

中表亲情老弟兄,忽将航海作遐征。

此游未免人争羡,有志原来事竟成。

我恋慈帏难走送,君随使节便登程。

明知只作三年别,忍看轮舟万里行。

(0)

题红梅

东方风来吹碧雪,群妃醉蹋瑶池月。

中有仙人萼绿华,珠佩霓裳最清绝。

别来仿佛三千年,綵云梦隔蓬莱天。

蓬莱宫中花鸟使,几见海水为桑田。

东家步障霞绡暖,不惜千金买池馆。

春归红叶玉箫閒,月冷海棠银烛短。

何如托根王君家,不学人间儿女花。

昨日刘郎笑相赠,天台有约饭胡麻。

(0)

城南行

城南陌上东西路,戴胜飞来桑叶绿。

绿桑枝低挂罗裙,佳人采桑春日曛。

陌头骑马年少客,新着春衫面晰白。

翠鞭时拍马鞯吟,吟高调急惊春心。

女郎遥隔桑陇听,无由一笑开春襟。

低眉踯躅立多时,回头转盻情亦深。

妾为卢郎妇,君有秋胡金。

妾以节奉夫,君以金奉母。

好置美酒寿高堂,君挝鼓,妾万舞。

援筝莫弹陌上桑,筝声哀鸣两心苦。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