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词客(cí kè)的意思:指对词语的研究和运用有深入造诣的人。
端明(duān míng)的意思:指聪明、明智、机智。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风流(fēng liú)的意思:指人的品貌、言谈举止等方面优雅、有魅力。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何烦(hé fán)的意思:何烦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为什么要麻烦自己”。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愿意做麻烦或费力的事情。
前辈(qián bèi)的意思:指在年龄、职位、学问等方面比自己更早出现或更高一级的人。
人我(rén wǒ)的意思:指人与自己无法分开,形容人与自己的关系密切,无法割舍。
僧夏(sēng xià)的意思:指人们通过修行追求安宁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山门(shān mén)的意思:指山脉中的门户,也比喻进入某个地方或机构的入口。
树杪(shù miǎo)的意思:指树木的尽头,比喻事物或人到了最后阶段或极限。
夏腊(xià là)的意思:形容酷暑天气非常闷热。
招提(zhāo tí)的意思:招募、征集
镇山(zhèn shān)的意思: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能够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像山一样稳固。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三过而悉步其韵》,是为纪念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与秀州僧人本觉庵文长老的交往而创作。诗中充满了对苏轼人格魅力的赞美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首联“树杪招提郭外村,端明遗偈镇山门”描绘了苏轼在杭州任职时的场景,通过“招提”(寺庙)和“端明遗偈”(苏轼留下的诗句)的描写,展现了苏轼与佛教文化的深厚联系,以及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颔联“高僧夏腊何烦计,前辈风流可重论”表达了对苏轼与高僧交往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夏腊”指的是僧侣修行的时间,暗示苏轼与高僧之间的深厚友谊超越了世俗的计较,他们的风流才情值得后人反复讨论。
颈联“谒罢只知词客贵,觉来真让法王尊”进一步强调了苏轼作为文人的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的尊敬。这句诗说明了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道德修养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超越了法王。
尾联“尚疑此话多人我,何似翛然两不言”则是对苏轼与僧人之间交流的深刻反思。这句话表达了对苏轼与僧人之间对话的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轼与僧人交往的回忆,展现了苏轼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