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伯开归泰和兼谂其尊人自得在楚》
《送李伯开归泰和兼谂其尊人自得在楚》全文
明 / 陈子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倒屣逢王粲,称诗似法曹

几何白发,虚此问绨袍

短策孤往,清琴莫浪操。

知君江路熟,还望楚云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倒屣(dǎo xǐ)的意思:指行走时鞋子后跟先着地,形象地比喻事情的发展出现反转或逆转的情况。

短策(duǎn cè)的意思:指临时或不成熟的计策。

法曹(fǎ cáo)的意思:指法律界人士,特指律师或法官。

孤往(gū wǎng)的意思:独自前往,没有伴随或支持的行动。

还望(hái wàng)的意思:仍然期望,希望仍在

几何(jǐ hé)的意思:指形状、图案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江路(jiāng lù)的意思:指江河的航道,也比喻人生道路。

绨袍(tí páo)的意思:指贫穷,衣着破旧。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的《送李伯开归泰和兼谂其尊人自得在楚》。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归乡之路的关切。

首句“倒屣逢王粲”运用了典故,借王粲的故事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热烈欢迎与期待。接着“称诗似法曹”,赞美友人的才华,如同法曹般能写出美妙的诗歌。随后,“几何辞白发,虚此问绨袍”,表达了对友人年华易逝、岁月匆匆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是否能衣锦还乡的担忧。

“短策从孤往,清琴莫浪操”,诗人鼓励友人在归途上保持乐观,即使独自一人也要坚定前行,同时告诫友人不要轻易弹奏清琴,意味着要珍惜时光,不要过于感伤。最后,“知君江路熟,还望楚云高”,诗人预祝友人熟悉归途,希望友人能够顺利返回故乡,并且以“楚云高”象征着友人未来前程似锦。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陈子壮
朝代:明

(1596—1647)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猜你喜欢

壶中天.北池白莲盛开

秋心凉到,尚凌波无恙,相招小住。

摺扇轻衫人面面,分占闲愁多许。

幽梦横阑,微飔度影,欲我依依语。

满城烟黍,鸥槃人在何处。

听否水阁西边,湘帘漾夕,细细修箫谱。

低唱惜红衣一曲,回首昨宵风雨。

薄醉偏宜,相怜不尽,带得香归去。

苍茫天际,海东新月才吐。

(0)

庆宫春

天泬浮晴,水明通爽,远楼一笛吹起。

无尽蘋花,新痕宿翠,荡摇如有几里。

故鸿沉久,算除却、幽心堪寄。

秋风凉到,关甚闲愁,感来如此。

数年不过湖南,桨碧舲红,更谁同舣。阑干烟隙。

平横落照,苒苒垂杨还倚。那春欢梦。

堕多少、杯心帘底。天涯黄九。未懒吟情,旧人知否。

(0)

洞仙歌·其三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

悬黎录曲,正日高弄影。姊妹花枝镜边并。

惹玉颓香懒,撩乱梳头。佯睡了,略带三分酸病。

温存须半晌,送喜迎愁,总似春潮鲤鱼信。

生怕别今宵,一摺阑干,易飘堕、梦云天迥。

甚纤柳、湖阴正吹花,问惬愿何时,月帆烟艇。

(0)

卖花声/浪淘沙.酒深灯灺春人欲离怆成短阕

疏髻亸珠蝉。翠奼红娟。春宵似海误伊眠。

窗月有香花在水,人语吹烟。一语一生怜。

黯绝离筵。明朝要上越江船。

又是匆匆如梦里,莫说当年。

(0)

洞仙歌四首·其二

湘钩袅凤,溜鬓边花朵。粉瓣无声点衣妥。

把残红掬起,碧唾微黏,揉半晌,掷去要人兜里。

相看旋背面,多事佯羞,窥镜频疑翠鬟亸。

徙倚碧窗纱,待诉相思,又斜日、柳梢欲堕。

便临去、搴衣总无言,算两点犀心,不须猜破。

(0)

湘月.宿春畹楼闻隔花度曲声

画楼织暝,恁蘅芜艳绿,秋色催换。

凤小鸾攕,记那夕、十二春灯屏扇。

梦荡嫣云,衾浮凉水,静极生幽惋。

晶帘无月,一蛩隔竹啼缓。

偏又苦调樱桃,筝弦曳出,是谁家庭院。

想亸蝉鬟泥烛影,一息兰丝吹怨。

细入花心,轻摇酒力,响抑听微断。

如歌回纥,相思水远山远。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赵鼎 杨基 杨弘道 曹丕 范景文 夏言 郑谷 汪藻 朱淑真 严遂成 虞集 龚诩 吴文英 卢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