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栅堰二叹》
《栅堰二叹》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船行三五日,不得不思家。

索米桥栅,徵钱运堰车。

于官何所补,为客自堪嗟。

况复饥荒后,群偷沸似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饥荒(jī huāng)的意思:指因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食物短缺,人们饥饿无粮可吃的困境。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桥栅(qiáo shān)的意思:指用木板或竹竿搭成的临时桥梁,比喻临时的过渡手段或方法。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索米(suǒ mǐ)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日(wǔ rì)的意思:指时间短暂,只有五天。

自堪(zì kān)的意思:自认为足够胜任或自视甚高

不得不(bù dé bù)的意思:不得不表示无法避免或不得已必须做某事。

注释
船:船只。
行:航行。
三五日:大约三到五天。
思家:想念家乡。
索米:寻求粮食。
开:打开。
桥栅:桥头栅栏。
徵钱:征敛钱财。
运堰车:推动运输车辆。
何所补:有何益处。
为客:作为旅人。
堪嗟:感叹。
况复:何况。
饥荒:灾荒。
群偷:众多盗贼。
沸似麻:像麻绳一样密集。
翻译
船只航行了三五天,禁不住开始思念家乡。
寻求粮食打开桥头栅栏,征敛钱财推动运输车辆。
对于官府来说有何补益,作为旅人只能自我感叹。
更何况是在灾荒之后,盗贼如同麻绳般密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凄凉情怀,以及对官府征收重税和天灾后的困顿生活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深刻。

"船行三五日,不得不思家",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但这里的表述却异常真挚,读之令人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索米开桥栅,徵钱运堰车"几句,生动地展现了官府对百姓的盘剥和压榨。"索米"意味着征税,而"开桥栅、运堰车"则是官府为了自己的工程项目而加重民众负担,这些都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

接下来的"于官何所补,為客自堪嗟"一句,是诗人对官府不作为的无奈感慨。"堪"字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哀和无助,诗人的情绪在这里达到一个高潮。

最后两句"况复饥荒后,群盗沸似麻"则是对灾后社会动荡不安状况的描写。"饥荒"导致了"群盗"四起,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问题,也折射出人性的脆弱和道德的沦丧。

总体而言,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府的批判以及对灾后社会现实的无奈。每一个字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和他对周围世界的深刻洞察。这是一首具有很强社会意识和批判精神的作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写照。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喜凉

吹笛何人在小楼,夜深不下玉帘钩。

凉风敲落梧桐叶,片片飞来尽是秋。

(0)

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0)

登赏心亭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0)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归书意万重。

忽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0)

日暮倚仗水边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0)

拟古二十首·其八

彼美东邻子,习礼明书诗。

十五登君堂,新婚谐结缡。

愿为双飞鸿,百岁不相离。

风波起中路,忽去天一涯。

不惜去日远,但恐欢爱移。

黄尘蔽关塞,会合无前期。

愿君策高足,努力趋明时。

生当聚华堂,死当长别离。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