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受锄根苦,谁怜傲骨枯?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傲骨(ào gǔ)的意思:指人的骨气高傲,不屈服于困难或压力。
避地(bì dì)的意思:避开危险或困难的地方;逃离危险的地方。
高原(gāo yuán)的意思:指海拔相对较高的广阔平坦地带。
何辜(hé gū)的意思:表示无辜受冤,冤屈无处申诉。
蟠根(pán gēn)的意思:指树木的根系盘旋纠结,比喻事物纠缠复杂,难以解决。
清高(qīng gāo)的意思:指个人品质高尚、不为名利所动,态度傲慢超然。
太息(tài xī)的意思:太息是一个表示悲伤、叹息的词语,用来形容心情沉重、忧愁或无奈。
依附(yī fù)的意思:依附指依靠、附着在某人或某物上,表示依赖、依附的意思。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应变(yìng biàn)的意思:灵活适应变化的情况,能够迅速做出应对。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被移植的梅花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无辜遭受苦难者的同情与对强权压迫的批判。诗中“主人宜避地,问汝亦何辜”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无辜者遭遇不公待遇的不解与愤怒。接着,“共受锄根苦,谁怜傲骨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梅花与无辜者共同承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坚韧不屈的精神。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苦难并非源于自身的过错,而是外界强加的不公(“清高原是累,依附况相诬?”),并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与谴责。最后,“太息蟠根地,终应变道途!”一句,既是对梅花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所有无辜受害者命运的深切同情,暗示了在强权面前,个体命运的脆弱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命运隐喻,深刻揭示了社会不公与个体悲剧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弱小者命运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强权压迫的强烈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好事近.艺风老人别一年矣,频得诗函,重辱眷眷。顷授经自海外归,从狩野博士得元刻草堂诗余,将寄南中,景摹上板。因以小词奉酬来旨
明日又重阳,忍泪把君书迹。
记否惊烽相送,恰经年离别。
萸荒菊老总含凄,孤斟黯愁夕。
难得故人风雨,暂归来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