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赠李申玉联》由清代诗人李渔所作,通过对比古今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李申玉先生独特生活方式的赞赏与向往。
首句“门多桃李,案少簿书”,描绘了李申玉先生居所环境的优雅与宁静。桃李满门,象征着生机勃勃与高洁之气;案上少有簿书,意味着事务简省,生活闲适。这样的生活环境,是许多官员在繁忙政务之余梦寐以求的避世之所。
次句“别宦恐无此乐”,则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在官场上,事务繁杂,压力巨大,难以寻得片刻安宁。相比之下,李申玉先生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与自由,这种区别让人心生羡慕。
尾句“前列生徒,后盈丝竹”,进一步展现了李申玉先生生活中的另一面——教育与艺术的融合。前有学生围绕,体现了他作为教师的影响力与贡献;后有丝竹相伴,表明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这样的生活不仅丰富多样,还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
最后一句“今时复有其人”,是对李申玉先生独特生活方式的肯定与赞美,同时也寄寓了对当今社会中能有更多这样生活态度的人的期待。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李申玉先生生活中的美好与和谐,以及对这种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入荆江
此江自岷山,浩瀚浮西极。
中为三峡束,壅阏气愤激。
崩腾得平地,千里怒未息。
虽投洞庭阔,争道犹逼窄。
触岸皆倒流,势兼万牛力。
浑黄不可鉴,咫尺瞢玄白。
颇似昆崙流,泄源下积石。
逶迤屡屈折,九曲乃大直。
始信枉渚歌,至今犹悽恻。
中流忽沙沸,惨惨半江黑。
俄顷成丘陵,方舟渡安得。
坤仪理专静,何故辄损益。
多异真穷乡,所逢岂中国。
墨生忍黔突,孔子不暖席。
贤圣亦远游,吾宁倦行役。
因甫移宰晋陵
自我游毗陵,五年今于兹。
未尝不闵雨,未尝不苦饥。
成汤周宣世,岂复能过斯。
上无桑林祷,下无云汉诗。
赤子饿沟渠,良田生蒺藜。
听于闾里间,愁毒不可为。
思得一贤人,救其渴与饥。
上天似悔祸,子乃今来尸。
爱民在恭俭,自可为吏师。
但恐百里小,膏泽难尽施。
子本湘乡君,湘人望子来。
下难兄弟别,上顾坟墓违。
将母以谂君,上书再三辞。
朝廷欣然许,多士咸谓宜。
为政推此心,可令孝者慈。
吾闻屠牛刀,不贵于割鸡。
思君苦道远,莞尔寄此词。
答舅氏时诏不就学官者郡勿举故见督赴期
飞鸟知深林,潜鱼乐渊浚。
升沉久相笑,出处各自殉。
漆雕不愿仕,孟子耻独进。
轩冕世所荣,吾斯未能信。
辟雍焕文章,王国聚英俊。
及门足自喜,内省愧多吝。
且将事畎亩,亦以乐尧舜。
悠悠谢知音,当识斯言讱。
舅氏见索新诗
贱子本不学,大贤宜见疏。
奈何手赐教,反谓诗起予。
高义终炯然,内惭良阙如。
得非鲁仲尼,不废狂接舆。
羁旅习荆楚,荒唐存简书。
敢惊和者稀,长恐岁已徂。
云汉回天章,图书秘石渠。
琼瑶落咳唾,寒暑随吹嘘。
百年渭阳悲,万古秦风馀。
嗟我送舅氏,终焉非路车。